『乾隆』周天子到底为什么要给韩赵魏封侯?(也许司马光的确天真了……)( 四 )
最后 , 可能也是笔者最想指出的 , “礼义”真的就是正确的么?
仅仅因为它已经持续了几百年 , 就一定正确了?就得永远持续下去?连改动一下都不行?
对此 , 笔者不客气地说 , 这才是司马光真正天真的地方 。
因为礼乐制度本身是架构在周天子的权威之上 , 其核心精髓是服务于周天子的特权 。 说难听一点 , 是真正的“举天下而奉一人” 。
正是因此 , 当历史进入春秋时代 , 周天子的权威开始衰落 , 礼乐制度也就必然走向礼崩乐坏 。 因为登上历史舞台的诸侯们 , 势必要对周天子的特权发起挑战 , 文化上挑战礼乐制度就是其中一个必然组成 。
比如“周郑交质” , 对于周天子来说 , 这当然是前所未有的“王纲陵夷” , 周天子的儿子怎么可以去诸侯国当人质呢?
然而站在第三方的角度 , 难免会想:“为什么不能?凭什么周天子的儿子就必然尊贵了?”
最重要的是 , 这不是认识问题 , 而是能力问题 。 当周天子的权威或者说实际能力驾驭不住局面的时候 , 他就算再不愿意 , 也不得不让儿子去诸侯国当人质 。 这才是现实 。
反过来更容易看出历史的真义 , 诸侯们既然登上了历史舞台 , 为了争取和保障自身利益 , 他们必然就要寻求改变既有的游戏规则 , 创造出崭新玩法 。
在周天子或者礼乐制度的信奉者眼里 , 这当然是礼崩乐坏、大逆不道 , 然而道德或者说“礼义”真有用的话 , 就不会出现来自现实的挑战了 。
也就是说 , 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进 , “礼义”的实际规则是不停发生变化的 。 在西周 ,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在春秋 , 虽然礼乐制度仍然无处不在 , 但它的实质早就已经不围绕周天子转了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天下已经由“方伯”、“诸侯霸主”说的算了 。
而到了战国初期 , 既然实质上早已是“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 那么赵韩魏寻求制度或者说法律上的正式承认 , 就同样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
甚至于 , 这是一项严肃正规的创新型政治活动 , 盲目地将它定位为“闹剧” , 可能都是对政治新阶层的偏见 。
※改革就得创新
再回到司马光身上 , 我们就能发现他“天真”的根源:
周天子早就已经说的不算了 , 让周威烈王“说不”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 也不会有任何实质效果 。
与之同步的 , 架构在周天子权威上的“礼义” , 其实质和规则在战国初期同样早已发生改变 , 再也不是几百年前那个单纯、原始的“礼乐制度”了 , 对战国初期的时代约束力早已荡然无存 。
因此 , 指望有人来维护这种早已过时的“礼义” , 只能是后世一厢情愿的想象、寄托 , 用今天的话说 , 也就只是一种“情怀”吧 。
那到底该如何看待周天子给赵韩魏三家封侯呢?
以下是笔者的个人浅见:
随着政治参与人群或者说阶层的逐步扩大 , 既有的游戏规则必然要发生变相或者根本的改变 。 其中尤以变相改变更为常见 , 因为相比政治的演进 , 文化上的变革更为缓慢 , 在创造不出新规则的时候 , 多数是寻求对于旧规则的修补和变通 。
对此 , 如果能够刨除中国人几千年来固有的“崇古”、因循守旧等心态 , 而是保持开放性的心态 , 或许能更容易逼近历史的真相 。
就拿“三家封侯”来说 , 赵韩魏为什么要号令天下攻伐齐国?他们就是要证明 , 西周时代周天子、春秋时代诸侯霸主能做到的事情 , 现在卿大夫们同样也能做到 。
既然天下实质上早已经由卿大夫们主导了 , 那卿大夫的政治地位获得提升 , 真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么?至少卿大夫们只是要求封侯 , 可从没想过取代周天子吧?
而且 , 世界上应该没有 , 也不应该有什么“永远正确”、一以贯之的道理或者说规矩 , 礼乐制度也好 , 后世的儒家思想也罢 , 都是随着时代不停改变的 。
对于文化或者文明来说 , 也许多样性才是人力注定不可遏制的方向 。 不停创造出新事物、新改变 , 才是每一代“今人”必然要做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培坚谈八卦和珅跌倒时为什么不用乾隆给的救命信?,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 天天文史能决定天子废立,西周时的“国人”究竟是什么人?真正的战斗民族
- 闾丘醉冬谁最有文化学识?不是曹操更不是乾隆,历朝历代的皇帝中
- 聚友阁说收藏喜欢收藏字画的乾隆爷共有多少印章?一千多方!佛山市未来名耀
- 『赵国』五阿哥永琪墓被发现,事实证明乾隆太子人选是永琪,传言被证实
- 天涯看点历史但大多数人都会背,乾隆写诗有多差劲?4万首仅1首选入小学课本
- 阿杰谈历史为乾隆连生四子,封皇贵妃,葬帝陵,唯一能与令妃抗衡的女人
- 摄诗文史版最美的不是皇后而是她,画像就卖出1.37亿,乾隆妃子真实画像
- 趣观历史核心原因是功高盖主,乾隆朝第一权臣和珅之死:嘉庆杀他只用10天
- 唐伯虎@乾隆下江南出一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村姑巧对下联竟成千古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