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围麻醉期突发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 二 )


3.增加医疗纠纷发生率 , 对医务人员产生不良影响
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一旦发生 , 若患者中毒症状较轻 , 能早期发现 , 及时处理而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 对患者恢复无明显影响 , 患者及家属多可接受 。 由于中毒严重程度不同及诊疗水平限制 , 部分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的抢救效果不定能达到最佳 , 患者可能出现重要器官系统功能损伤或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 抢救及后续治疗过程也会产生额外费用 , 这些均是导致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 。 一旦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 几乎必然导致医疗纠纷 。 患者及家属对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风险认知程度不足 , 出现意外后由于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 以及出现意外情况后家属担忧患者的病情 , 往往会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 。 意外情况的发生会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 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对患者进行救治 , 同时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态度甚至不理智行为 , 上述情况均会使医务人员产生心理阴影 , 甚至影响以后的执业行为 。
二、围麻醉期突发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的原因分析
使用局部麻醉药的患者一旦因药物进入体内过多或吸收过快 , 导致血内药物浓度骤然升高 , 可迅速出现多项中毒症状 , 导致严重后果 。 明确发生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的诱因有助于提前防范并进行有效救治 。 目前一般认为发生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如下:
1.局部麻醉药用量超过极限值
局麻药使用量超过极限量是急性中毒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均有其单次最大使用剂量 , 且依麻醉方式不同 , 同一种局部麻醉药的最大使用剂量亦不相同 。 如利多卡因行神经阻滞麻醉时最大剂量可用至500mg , 但行表面麻醉时 , 其剂量一般为最大剂量的1/3~ 1/2 。 单次给药超过局部麻醉药的最大使用剂量时 , 大量局部麻醉药可迅速通过注射部位吸收入血 , 于短时间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
【「药品」围麻醉期突发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 2.局部麻醉药误注入血管
局部麻醉过程中 , 注射针头误刺入血管或椎管内麻醉时导管置入血管内而未发觉 , 均可导致麻醉药物直接入血 。 此种情况下 , 所用局部麻醉药全部进入血液循环 , 短时间内血浆药物浓度迅速升高并引发急性中毒 。 即使少量局部麻醉药误注入血管也可导致中毒 , 其症状多迅速出现 , 甚至无前驱症状而直接出现惊厥、意识丧失、呼吸心搏骤停等 。 在局部静脉麻醉时尤其是给药15分钟以内 , 骤然松开止血带也可因大量局部麻醉药瞬间进入全身循环而导致急性中毒 。
3.局部麻醉药吸收过多过快
局部麻醉时给药量较大 , 给药部位血供丰富 , 反复多次穿刺损伤给药部位血管 , 未加用血管收缩药等均可导致局部麻醉药物的吸收过快;表面麻醉时一旦黏膜破损 , 局部麻醉药的吸收速度也会极为迅速 , 从而使得血内局部麻醉药浓度升高导致中毒 。
4.患者个体因素
①患者并存其他疾病(休克、恶病质、贫血、肝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 可导致对局部麻醉药的解毒作用降低或耐受变差而易于中毒;
②酸碱平衡失调: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都可增强局部麻醉药的毒性;
③温度:高热可增加大脑对局部麻醉药的敏感性 。
5.药物相互作用
巴比妥类和苯二氨卓类可减少惊厥发生;全麻药一般均具抗惊厥特性;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帕吉林(优降宁) , 可提高脑内单胺的蓄积 , 从而增强可卡因诱发的惊厥 , 但对普鲁卡因影响不大 , 而利血平的作用则与帕吉林相反;大剂量哌替啶具有增强利多卡因诱发惊厥的作用 。
三、围麻醉期突发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的应对策略
为防止围麻醉期出现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导致不良后果 , 只有在施行局部麻醉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 出现中毒反应时立即进行迅速有效地抢救处理 , 才能降低局部麻醉药急性中毒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 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