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聊斋#但比曹操全面的却不多,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三国会打仗的人不少

曹操是汉末三国时代的一流军事家 , 这一点毋庸置疑 。 可如果要说他是“三国军事第一人” , 许多人可能会反驳:以曹老板的实力 , 恐怕不能登顶吧 , 他可是吃了不少败仗 。
的确 , 曹操虽然一生征战 , 但其败绩也是不少 , 如追击董卓时遇埋伏几乎被团灭;兖州之战几乎被吕布连锅端;官渡之战粮草用尽 , 九死一生 。
但是 , 客观的说 , 曹操在动荡的时局之中 , 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 终结了汉末以来北方地区的分裂和动荡 , 并为后来西晋的统一打下基础 , 这种军事成就 , 在当时是无出其右者的 。
而且 , 如果从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这两个方面综合考量 , 曹操是做到了“知行合一”的第一人 。 特别是他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上的贡献 , 其实是鲜为人知的 。
下面 , 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 聊聊曹操为何算得上“三国军事第一人” 。
#深夜聊斋#但比曹操全面的却不多,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三国会打仗的人不少
文章图片
一、杰出的军事理论家
“知行合一”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世界观 。 他认为 , “知是行之始 , 行是知之成” , 人要有知 , 更要有行 , 二者互为表里 , 不可分割 。 要表现为行 , 首先就要有知 。
汉末三国时代 , 能征惯战的军事将领不在少数 , 但是其中能像曹操这样具有深厚的军事理论功底 , 并且能够著书立说者 , 几乎没有 。
曹操长期把持东汉军政大权 , 并且几乎一生都在鞍马上渡过 ,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在军事理论上有所成就 。
史书记载 , 曹操特别爱读兵书 , 几乎是手不释卷:
“御军三十余年 , 手不舍书 , 昼则讲武策 。 夜则思经传 。 ”(《三国志》)
在读书的同时 , 曹操也接合自己的军事实践 , 将他的所感所思写下来 。 其中 , 最有名气的当属他的《孙子略解》、《曹公新书》 。
#深夜聊斋#但比曹操全面的却不多,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三国会打仗的人不少
文章图片
1、《孙子略解》
该书是曹操对《孙子兵法》所作的注释 , 凭借它 , 曹操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传世的为《孙子兵法》作注的第一人 。
在兵学研究领域 ,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 , 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看到如此完整的《孙子兵法》 , 正得益于曹操的贡献 。
曹操对《孙子兵法》作注 , 当然不是纯粹在搞翻译 , 而是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 , 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精加工:一是对其中含糊的文字作出自己的解释 , 正确理解孙子的本意 , 纠正时人对于原文错误的理解;二是把个人的军事思想融入到书中 , 继续发展孙子的战争理论 。
而曹操只用4000余字 , 就对《孙子兵法》十三篇进行了注释 , 堪称是言简意赅 。
字数虽不多 , 语句也并不晦涩难懂 。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 是他要把自己解读后的《孙子兵法》 , 发给手下的军事将领 , 作为他们行军打仗的教科书 。
要让这些识不了多少字、更没有什么兵学基础的大老粗们 , 掌握一些深奥的军事理论 , 曹操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深夜聊斋#但比曹操全面的却不多,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三国会打仗的人不少
文章图片
对此 , 宋代名臣欧阳修曾总结说:“世所传孙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陈皞注 , 号三家 。 ”
宋代以前为《孙子兵法》作注者 , 只曹操、杜牧、陈皞三大家 , 而很显然 , 这其中只有曹操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 因此谁的注解最有说服力 , 也就不言自明了 。
2、《曹公新书》(或《孟德新书》)
在《三国演义》中 , 罗贯中提到曹操曾经仿照《孙子兵法》 , 写了一套自己的兵书 , 名曰《孟德新书》 。
不过 , 过目不忘的张松看到后 , 欺骗他说这本是战国时期无名氏所作 , 非曹操原创 。
而曹操也是心虚 , 竟说:“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于是就把此书给烧了 , 《孟德新书》从此失传 。
实际上 , 这并非罗贯中虚构出来调侃曹操智商余额不足的段子 , 曹操在历史上真的写过此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