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部分本土企业已实现量产

原始标题:智库报告:中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部分本土企业已实现量产2020年以来 , 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等顶层会议先后提及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简称“新基建” , 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以不完全列举的形式 , 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列为新型基础设施 , 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 , 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 。随后 ,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下半年经济工作再次强调 , 要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线上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了“新基建”范围 , 即即5G等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等融合基础设施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 。随着5G 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普及 , 通过与AI、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推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 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新一轮行业爆发 。赛迪顾问认为 , 2019年 , 受汽车等行业需求收紧的影响 , 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下滑 , 系统集成商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 , 部分本土企业已取得技术突破和实现量产 。而在服务机器人方面 , 我国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 需求快速扩大 ,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顾问”)直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是中国首家上市咨询公司 , 研究范围涵盖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转型、数字经济等 。以下为赛迪顾问“2020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与投资趋势”报告全文:产业定义或范畴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分类 , 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指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环境的机器人 , 例如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指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先进机器人 , 主要包括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一、赛迪重大研判1、中国机器人市场增速下滑 , 增长率趋于平缓 , 仍处于增长期 。2、2019年 , 受汽车、3C 行业需求收紧的影响 , 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下滑 , 系统集成商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 , 部分本土企业已取得技术突破和实现量产 。3、服务机器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 需求快速扩大 ,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机器人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 北京是机器人创新活力最高的城市 , 华东地区是机器人创新企业数量最多的集聚区 。5、北京是机器人投融资企业的第一聚集地;2019年 , 机器人投融资案例数量呈现出下滑态势 , 投融资规模有所减少 。6、从投资潜力来看 , 康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公共服务机器人领域值得关注 。二、产业政策分析(一)产业环境1、经济增速平稳增长有利于机器人市场健康发展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 , 同比增长6.1% , 稳居世界第二位 。 经济增速符合“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本特征 , 经济运行趋于平稳 。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经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 ,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 为此我国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加速转型 。而平稳的经济环境无疑将是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 有利于加速机器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普及 , 促进机器人市场健康发展 。2、5G 技术的成熟将带来机器人行业的新一轮爆发5G 技术凭借其“超高速、低时延、大连接”的优势 , 通过与AI、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推动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 机器人行业迎来了新一轮行业爆发 。2019 年 , 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 远程手术在北京顺利完成;可自主避障、巡逻的5G 警务机器人在厦门亮相;5G 智能银行机器人、5G 农业机器人等也纷纷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 未来随着5G 技术在全球范围的普及 , 机器人全面取代机械化人工操作的时代将真正到来 。3、机器人作为“硬科技”核心代表契合科创板支持方向科创板对申请企业降低盈利门槛 , 强调创新性和先进性 , 这对拥有核心技术、高研发投入 , 具备一定利润规模的机器人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2019 年科创板机器人受理企业中 , 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为主 。系统集成环节中国内企业占比最大 , 这些企业大多具备本土化的服务优势 , 竞争力相较其他环节更强 , 但系统集成行业仍处于洗牌期 , 各企业对应的下游市场存在差异 , 未来将在资本的助力下 , 产生细分行业龙头 。(二)政策导向近四年来 , 国家出台了《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针对机器人及其相关产业的指导性政策 , 从顶层规划的角度明确了未来我国的机器人发展目标与路径 。 随之 , 各省(区、市)地方政府迅速跟进 , 围绕机器人发布多项产业促进政策 。2018年 , 江苏、福建、辽宁发布人工智能相关规划 , 并结合本地基础 , 涉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发展方向;2019年 , 北京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 年)》 , 提出培育以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为主导的"4+1"发展格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