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权力机构行骗,骗子深得要领

骗子对于心理学的造诣绝对顶级 , 而设计骗局的骗子 , 更是心理学大师 , 古今中外皆如此 。骗术所涉及到的心理学方面因素有很多种 , 其中之一可以屡屡得逞的因素 , 无外乎抓住了人性的两大缺陷——贪婪和恐惧 。 尽管在这两方面会因人而异有所强弱 , 但只要存在 , 总会有人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 。近日搜狐网报道 , 5月1日 , 长沙市公安局召开新闻通报会 , 通报了10起典型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及整体发案情况 。其中一起为湖南某大型财务管理人员林女士(23岁) , 从国外留学回长沙不到半年 , 在财务工作岗位上短短2小时 , 即被骗子骗走1919万元 。而骗子在这起骗术中使用的骗局 , 正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惧心里 。2019年12月21日下午 , 林女士接到自称福建公安机关的电话 , 称其涉嫌一桩特大洗钱案 , 已被公安机关列为通缉对象 , 并向其出示了一张网络逮捕令 。在对方的诱导下 , 林女士按要求进入其提供的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虚假网站 , 下载了网站中的“资金清算软件” 。随后 , 林女士在该软件页面对应位置输入了公司账户账号和支付密码 , 并按对方要求将公司对公账户的U盾插入电脑 。 对方以资金清算需保密为由 , 要求其关闭电脑屏幕 , 刘女士照做后 , 短短两个小时 , 对方就分45次将公司账上的1919万元全部转走 。利用国家机关的名义行骗 , 这些年屡有所闻 。 早在2016年4月 , 公安部即有部署对假冒中央机构名义活动的网站、网络群组和网上虚拟身份的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 全国公安机关针对冠以“中央”“中国”“全国”“中华”等名头 , 实施诈骗、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网络群组和网络账号依法进行重点打击整治 , 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 , 依法关闭5千余个假冒网站 , 关停2万余个网络账号和1.6万余个网络群组 。可见国家在这方面的打击力度从未松懈 。 打着公安名义行骗的 , 也只是其中之一的骗术而已 。 但骗子却依然屡试不爽 , 屡屡得手 。 显然与人们普遍存在的恐惧心里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 , 公安机关是具有强制力的部门 , 这与一般的权力部门还有所区别 。 一旦下达强制令 , 任何人都会有所畏惧 , 只是强弱区分罢了 。但骗子为何总喜欢打着权力部门的旗号行骗 , 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 这应该与人们普遍存在的 , 对权力的那种顶礼膜拜紧密相连 。古人云 , 万般皆下品 , 唯有读书高 ,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为官 , 掌权 。 随之才有家财万贯 , 荫泽子孙 , 这在古代既是人生哲学 , 也是处事的门道 , 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渗入到了国人的骨髓 。于是就有明代的首富沈万三纵使富可敌国 , 但也要拍皇帝朱元璋的马屁 , 以求自保 。 可偏偏拍错了对象 , 差点身首异处 , 落得个抄没家产 , 流放边关的命运 。权力可以一夜之间让首富一生的财富付之东流 , 也可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迅速暴富 。清代商人胡雪岩 , 就是背靠左宗棠这颗大树 , 迅速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左宗棠一去 , 胡雪岩的财富也即随之而去 。如今的骗子对于权力与财富的关系也是专研有术 , 深得要领 。 与这些年众多贪腐官员的所做所为 , 只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一个将手中的权力用来兑现财富 , 另一个则将冒充的权力用来骗得财富 。资料链接:https://www.sohu.com/a/392595531_120044982?spm=smpc.home.top-news4.4.1588420095778eEvMzhy&_f=index_news_1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