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见」专访奇树有鱼创始人、CEO董冠杰:坚持短剧精品化才能成为吸流利器( 二 )


优秀的内容应回归为价值付费的根本规律 , 如何围绕观众喜爱的内容找到更多变现的方式?随着精品短剧发展热度持续走高 , 未来的终极用户付费模式再次引发探讨 。
“用户对真正精品化的内容是有渴求的 , 而且有很高的接受度 。 ” 董冠杰向传媒内参介绍 , 之所以大胆试水《凶案现场》并先行开展付费模式 , 一方面源自对剧作内容的信心 , 另一方面则是依靠支付便捷性、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好、新一批年轻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理念等做出的综合判断 。
「周一见」专访奇树有鱼创始人、CEO董冠杰:坚持短剧精品化才能成为吸流利器
本文插图

各大平台方不断寻求网剧创新发展 , 短剧热度持续走高成为行业大趋势 , 同时也为制作方摆出了最现实的问题:何种题材适合做短剧?如何走向精品化?
刑侦悬疑短剧《凶案现场》12集一案 , 通过对“知名主持人暴尸街头”与“少女失踪案”等之间的社会联系带领观众一步步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分析 , 在故事架构上设立悬念、剖丝抽茧、合理反转更趋近于英剧的内容结构和节奏 。
“不断反转和悬念的营造是打造刑侦题材很重要的一环 , 用户才更容易形成自来水 , 去形成好的口碑 。 ”在采访中董冠杰也表示 , 《凶案现场》是社会派推理和本格推理的融合 , 它通过社会化的推理展开 , 对本格推理的强悬疑性设计形成了大结构与小结构的互补 。
剧中的办案手法被大量网友评价“接地气” , 手写记录案件细节、几个人盯着筛监控等细节都拉进与观众的距离 。 剧中主角没有了一般刑侦悬疑剧的光环附加 , 冯浪、范芸靠自己实力查到很多线索让故事更加符合现实 , 推进剧情发展的同时 , 黑白势力不断对抗为故事塑造张力 。 就像董冠杰所认为的那样:“现实题材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写实 , 让用户能够有代入感 , 不做太夸张的设计 。 ”他也坦言在《凶案现场》制作中对主角查案的情节设定方面有意做了比较大的约束 。

「周一见」专访奇树有鱼创始人、CEO董冠杰:坚持短剧精品化才能成为吸流利器
本文插图
诸如此类的刑侦悬疑题材 , 所面对的观众垂直化程度都比较高 。 “我们考量的是 , 《凶案现场》是不是真的抓住了喜欢看刑侦悬疑剧的这一批分众用户、分层用户 , 他们的渗透率是不是足够高?”在采访中董冠杰表达了剧作与观众群体之间的衡量思辨 , 他表示所谓爆款的打造 , 首先还是基于对目标受众的选择 , 受众群体若范围相差较大则对比也会失去意义 。
做内容不可走捷径
国产短剧市场发展道阻且长
短剧结构短小精悍 , 故事结构紧凑 , 直接对话“注水长剧” 。 在短剧吸引越来越多受众的同时 , 也引发诸多关于背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思考 。 一方面电视剧制作成本不断提高 , 为了平衡收益必然会因此增加电视剧集数 , 另一方面原剧作内容撑不起如此长度 , 便会形成“注水” 。

部门要求 , 三大平台联合发布《倡议书》 , 对影视行业明星天价片酬、劣迹演员、明星效应过分夸大等乱象提出了整改意见 。 这一举措结合今年一系列利好短剧的政策 , 有效促进了剧作核心回归为故事创意 , 在短时间内完成内容精致、主题精确的人性议题探讨 , 让创作真正回归“讲故事”层面 。 因此短剧精品化结合优质内容付费的模式未来必将成为一种新选择 , 它能有效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 让市场更多元的同时带来更多创作新可能 , 利于观众看到更多优质作品 。
“因为它的剧情很强 , 所以用户的黏性相对更高 。 ”采访中董冠杰用《凶案现场》来举例 , 表达对短剧趋势看好的见解 。 此外 , 短剧拍摄周期短、内容的时效性更强、推进速度快便于产品迭代、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促进营销与口碑发酵等都能促进整体行业的向好发展 。
艺术作品背后映照的流行文化蓝本与社会现象 , 是当下流行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 。 作为仍处于探索阶段的短剧类型 , 比较制播模式相对成熟的美国、日本等 , 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与探索 。 就像董冠杰所认为的那样:“因为短剧的市场 , 对中国来讲 , 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 。 我们除了研究国外成熟的题材之外 , 因为它还有国情不同 , 文化背景不同 , 文化的成份不同 , 所以我们也正在摸索中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