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读书923:屈原为何失去出现于《资治通鉴》的机会( 二 )
1.3
第三次
文章图片
然楚国为战国之一 , 在《史记》中没有本纪 , 但我认为《楚世家》相对于《屈原列传》等楚国名人的传记而言 , 发挥着与本纪统摄列传相等同的功能 。 这样理解的话 , 《楚世家》的史料等级当优先于《屈原列传》 。 《资治通鉴》前六卷关于战国的叙事中 , 是否有其他取世家而舍列传的例子?有 , 且仍可以《史记·楚世家》与《史记·屈原列传》的差异取舍为例 。 《资治通鉴》卷三赧王三年春 , “秦师及楚战于丹阳”条叙事 , 乃综合《史记》中的《秦本纪》《楚世家》《张仪列传》等文献而成 。 其下文有“韩、魏闻楚之困 , 南袭楚 , 至邓 。 楚人闻之 , 乃引兵归” , 即采用《史记·楚世家》之文 。 此事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被表述为:“魏闻之 , 袭楚 , 至邓” , 少了韩国的参与 , 也缺乏对楚国应对措施的交代 , 不为《通鉴》所取 。
又如卷四周赧王三十七年:“秦大良造白起伐楚 , 拔郢 , 烧夷陵 。 楚襄王兵散 , 遂不复战 , 东北徙都于陈 。 秦以郢为南郡 , 封白起为武安君 。 ”这段整体上取自《史记·白起列传》 , 但相比之下 , 《资治通鉴》少了一个细节 。 《史记·白起列传》:“攻楚 , 拔郢 , 烧夷陵 , 遂东至竟陵 。 楚王亡去郢东 , 走徙陈 。 秦以郢为南郡 。 白起迁为武安君 。 ”“遂东至竟陵”这个细节 , 《史记·六国年表》秦昭王二十九年的条目中也有 。 但对比《史记·楚世家》:“(顷襄王)二十一年 , 秦将白起遂拔我郢 , 烧先王墓夷陵 。 楚襄王兵散 , 遂不复战 , 东北保于陈城” , 没有“东至竟陵”的说法 。 因是楚事 , 司马光落笔的时候虽主要参考了《白起列传》 , 但还是依据《楚世家》删去了“东至竟陵”一节 。
1.4
结语
文章图片
通过以上数例 , 我们看到 , 当世家与列传相龃龉时 , 司马光舍列传而取世家的案例是多见的 。 即便不能说是绝对原则 , 也应该被视为是《通鉴》弥缝纪传矛盾的常用手法 。 以这一标准反观屈原事迹 ,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治通鉴》不载屈原事迹 , 并非由于司马光对屈原其人、其文有何特殊看法而刻意删削 , 而只是史料选择的自然结果 。 《史记》所载屈原两次重要的政治参与 , 都自相矛盾 , 屈原因此失去了出现在《资治通鉴》里的机会 。
当然 , 这个结论仍然无法完全解释屈原不见于《通鉴》的现象 。 比如《资治通鉴纲目》所补充的屈原沉江事迹 , 《通鉴》能补一笔也是可以的 。 本文的真正目的 , 是想通过这个案例解示一点:重视《通鉴》的史料来源 , 及其取舍之意 , 不仅可以为很多争论不休的问题开启新思路 , 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
作者:姜鹏
来源:知网
声明:所有版权归作者所有 , 未经作者许可不可擅自商用 ,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 。
【家常读书923:屈原为何失去出现于《资治通鉴》的机会】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读书有味鸿钧老祖不上榜,其中一个是元始天尊!,来自洪荒的六个祖师
- 读书有味为何总是他下凡历劫?他是下一任三界主宰!,四御中的紫薇大帝
- 读书有味实力在王母娘娘之上!,东华帝君的母亲是谁?身为万神之母
- 读书有味身在紫霄宫的鸿钧老祖!,盘古的师傅是谁?主宰三界的玉皇大帝
- 读书有味除了如来佛祖,还有谁能救他出来?,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
- 读书有味孙悟空十分惧怕!,玉皇大帝的实力如何?如来佛祖说了一句话
- 读书有味镇元子为什么不去参加?人参果不比蟠桃差!,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 读书大历史笔记隐藏哪些趣闻,从奏折中看雍正是怎样的“汉子”?爱恨冰火两重天
- 读书有味昊天大帝的昊天塔,都打不过盘古的开天神斧!,东皇太一的东皇钟
- 米丽读书看破世俗,令人向往,最有意境的10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