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历史号: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也不投靠东吴?,蜀汉灭亡之际

景耀六年(263年) , 大将军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 , 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 , 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 , 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 , 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 同年夏 , 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 , 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 。 结果 , 在魏灭蜀之战中 , 曹魏征西将军邓艾趁着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 , 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 , 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 , 凿山开路 , 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 。
情怀历史号: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也不投靠东吴?,蜀汉灭亡之际
文章图片
邓艾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 , 兵临成都 。 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 , 向魏军投降 。 不过 , 实际上 , 在蜀汉灭亡之际 , 群臣曾向后主刘禅提出了迁都南中或者投靠东吴的计策 , 可是 , 后主刘禅却全都拒绝了 。 那么 , 问题来了 , 蜀汉灭亡前 , 后主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 , 也不投靠东吴呢?

首先 , 根据《三国志·谯周传》的记载:景耀六年冬 , 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 , 长驱而前 。 而蜀本谓敌不便至 , 不作城守调度 。 及闻艾已入阴平 , 百姓扰扰 , 皆进山野 , 不可禁制 。 后主使臣群会议 , 计无所出 。 或以为蜀之与吴 , 本为和国 , 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 , 阻险斗绝 , 易以自守 , 宜可奔南 。
情怀历史号: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也不投靠东吴?,蜀汉灭亡之际
文章图片
在邓艾偷渡阴平 , 奇袭蜀地之后 , 后主刘禅让群臣商议计策 。 在此基础上 , 蜀国朝廷总结出了两个对策 , 第一个对策就是投奔东吴 , 毕竟在夷陵之战后 , 经过诸葛亮等人的努力 , 蜀汉和东吴的联盟 , 已经重新恢复了 。 在此基础上 , 不管是诸葛亮时期 , 还是姜维时期 , 蜀汉和东吴都保持着联盟的关系 , 以此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 。 所以 , 等到蜀汉灭亡之际 , 有群臣建议后主刘禅投奔吴国 。 在笔者看来 , 这无疑是一个可行的建议 , 出于唇亡齿寒的角度考虑 , 东吴应该不会对后主刘禅不利 。

至于第二个计策 , 则是迁都到南中地区 , 也即今四川省南部、云南省等地 。 对于该地区来说 , 艰难险阻 , 同样是易守难攻之地 。 所以迁都南中之后 , 蜀国可以继续对抗强大的曹魏 。 可是 , 结果后主刘禅选择了第三个对策 , 也即放弃抵抗 , 归降邓艾 。 究其原因 , 其实蜀汉大臣谯周已经给出了解释 。
情怀历史号: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也不投靠东吴?,蜀汉灭亡之际
文章图片
根据《三国志·谯周传》的记载:惟周以为:“自古以来 , 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 , 今若入吴 , 固当臣服 。 且政理不殊 , 则大能吞小 , 此数之自然也 。 由此言之 , 则魏能并吴 , 吴不能并魏明矣 。 等为小称臣 , 孰与为大?再辱之耻 , 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 , 则当早为之计 , 然后可果 , 今大敌以近 , 祸败将及 , 群小之心无一可保 , 恐发足之日 , 其变不测 , 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 。 刘氏无虞 , 一邦蒙赖 , 周之谋也 。
在谯周看来 , 自古以来 , 没有天子寄居到其他诸侯国的情况 。 如果投奔东吴的话 , 那么后主刘禅和东吴的皇帝 , 到底该如何相处 , 这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在此基础上 , 后主刘禅投奔东吴的话 , 很可能要受到羞辱 。

对此 , 在笔者看来 , 赤壁之战前 , 曹操大军兵临长江 , 江东上下也有人准备归降 。 不过 , 有人就向孙权表示 , 他们这些群臣可以归降曹操 , 以后还可以在曹魏获得重用 。 但是 , 你孙权作为一方诸侯 , 归降曹魏后必然受到限制甚至软禁 。
情怀历史号: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也不投靠东吴?,蜀汉灭亡之际
文章图片
【情怀历史号:刘禅为何既不迁都南中,也不投靠东吴?,蜀汉灭亡之际】同样的道理 , 在投靠东吴后 , 蜀国的文臣武将还能在东吴为官 , 可是 , 就后主刘禅来说 , 必然会受到东吴的监视 , 甚至是人为刀俎 , 我为鱼肉 。 至于迁都南中的计划 , 在谯周这位大臣看来 , 也是非常不可行的 。 因为如果想要迁都南中的话 , 必须要提前就做好准备 。 换而言之 , 迁都不是儿戏 , 需要从长计议 。 可是 , 当时的情况已经是曹魏大军压境了 , 所以对于后主刘禅来说 , 迁都南中也不是一个可行之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