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新」权臣王敦、桓温为何先后放弃称帝,原来东晋皇权自带“防盗”属性
东晋一朝 , 曾经出现过两位危险的枭雄兼权臣 , 一位是王敦 , 一位是桓温 。 说他们危险 , 是因为他们不仅手握重兵、觊觎皇权 , 而且也确实做出了篡逆的举动 。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完全有实力问鼎皇权 , 自立为帝 , 但都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放弃 , 为何会如此呢?原来这背后其实反映出东晋皇权的一种特殊性质——“股份制”分配格局 , 自带“防盗”属性 。 下面我们从两大权臣的篡逆行为说起 , 对东晋皇权的这种特殊属性进行仔细分析 , 从而找出王敦和桓温放弃称帝的原因 。 两大权臣的危险篡逆
1、王敦
王敦素有野心 , 东晋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 , 举兵反叛 , 从荆州起兵 , 进逼京师 , 司马睿派兵迎战 , 被王敦击败 。 王敦攻陷京城 , 控制皇室 。 元帝司马睿说:“想要我这个位子 , 应该早点和我说一声 , 我立即退回山东琅琊老家 , 何必让百姓受苦 。 ”可见此时王敦如果想废帝自立 , 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 但王敦却并没有这么做 , 而是最终退兵 , 返回武昌 。
本文插图
王敦
有人说王敦不称帝是因为王导的阻止 , 其实这完全不能成立 。 一、王导当时没有兵权 , 对王敦构不成任何威胁 。 二、王敦向来心狠手辣 , 我行我素 , 根本不会听王导的 , 更不会顾及亲情 , 所谓“成大事者 , 至亲亦可杀” , 何况王导只是他的一个族亲而已 。
2、桓温
再来看看桓温 , 太和六年 , 大司马桓温废掉当时的皇帝司马奕 , 立司马昱为帝 , 史称简文帝 。 当时的桓温虽然刚刚北伐失败 , 但仍然掌控着东晋的军政大权 , 司马昱只是他的一个傀儡 。 后来司马昱病重 , 下诏把国事、家事全部托付给桓温 , 并敕令新即位的司马曜“侍桓温如侍父” 。 桓温在晚年加快了篡位的节奏 , 诛杀大臣 , 索要九锡 。 但最终没有称帝 , 直到病死 。
本文插图
桓温(剧照)
可以看到桓温有多次机会废帝自立 , 但最终没有实现 。 有人说这要归功于谢安 , 其实根本不是 。 理由有三 。 一、谢安曾拜访桓温 , 而桓温此时埋伏了刀斧手 , 完全有机会除掉谢安 , 只是最终没有动手 。 二、根据《晋书》记载 , 谢安曾经向桓温行君臣大礼 , 说明谢安默认了桓温的谋逆行为并无可奈何 。 三、桓温晚年索要九锡 , 这个被认为是篡位的前奏 , 谢安以九锡诏书写得不好为由 , 一直拖延 , 直到桓温病逝 。 这里看似谢安的功劳 , 其实还是桓温自己没有下定决心 , 如果他真的想称帝根本就不会在乎一封诏书写得好不好 。
正如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分析的那样:“谢安之待桓温 , 本无策 。 桓温来了 , 废了一君 。 幸而要讨九锡 , 要理资序 , 未至太甚 , 犹是半个秀才 。 若他便做了二十分贼 , 如朱全忠之类 , 更进一步 , 安亦无如之何 。 ”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 谢安其实对桓温本也无计可施 , 但是桓温太磨蹭 , 本来可以一步到位的 , 可他又要九锡 , 又要把各种法定程序走一遍 , 没有做事做到绝 , 如果他真的下决心做个大恶人 , 把那些繁文缛节都省略 , 直接篡位登基 , 谢安也根本无法阻止他 。 这段话分析得非常准确 。 实际上彼时是进是退 , 全在桓温自己 。 说到底他还是不想这么做 。
本文插图
谢安
以上内容 , 我们梳理了王敦、桓温篡逆及最终放弃的过程 。 可以看出他们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 , 却最终主动选择放弃 。 似乎皇权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 而这与东晋政权特殊的权力分配格局有关 。 东晋皇权的“防盗”属性:“群臣共有”下的“股分制”
推荐阅读
- 历史大课堂01|为成大业装瞎三年,老婆绿了自己都不管,事成后立即杀权臣休妻子
- 朝文社|一生忠正耿直、兢兢业业的权臣霍光,死后为何全族被灭?
- 赫连勃勃大王|折腾!扳倒了权臣,保住了江山,司马懿曾孙为什么还想发动宫变?
- 亭安读书TB“王与马”中的外部“王”:王敦对司马睿建立东晋的重要性探索
- 法老三叔北周权臣连杀三个皇帝,力争做个实权派,却被堂弟一板砖拍死
- 文趣新一半是名士,一半是奸雄:东晋第一权臣桓温的矛盾人生
- 专业主义英女王敦促王室成员履职,低调的苏菲王妃挺身而出,疫情不容乐观
- 搜狐新闻中国清初权臣——鳌拜
- 聋猫捡史晋国赵氏是怎么从“权臣”到“孤儿”的?
- 词庸历史观他是一位开明、仁慈的皇帝,却也是一位没有权臣还很弱势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