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余淼杰:制造业完全回流欧美是不可能的
作者|余淼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中国二季度的出口并不会面临很大困难全球疫情仍在蔓延 , 中国一季度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5742亿元 , 比去年同比下降了6.4% , 总体上货物进出口总额呈现下降态势 , 但是对一季度的三个月逐月进行分析 , 其实就可以发现三月份外贸的进出口与去年同比只下降了0.8% 。 因此 , 从这个数据上看 , 中国的出口已经在复苏 。 三月份的进口同期上升了2.4% , 出口同期下降了3.5% 。 尽管出口同比去年好像是有所下降 , 但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 , 出口同比下降3.5%其实并不代表中国三月份的出口情况太差 。当然 , 中国的进口也在回暖 , 比如三月份进口上升了2.4% , 但需要指出的是 , 目前中国进口的回暖是难以持续的 , 这主要是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工业国家目前的疫情比较严重 , 正处在封国封城阶段 , 所以进口的回暖是难以持续的 。我并不赞同有些声音称中国第二季度的出口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 全年的出口相较于去年会有所下降 , 根据IMF的估算 , 全球的出口应该会下降一成左右 。 作为出口的火车头 , 中国的出口可能也会下降一成左右 , 甚至下降一成到两成 , 不排除两成的可能性 。但是 , 出口也不会下降特别多 。 这是因为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 , 出口产品可以划分成资本品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两大类 , 我预期中国资本品中间品的出口会下降 , 相关外贸企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 这类产品主要是因为外国目前应对疫情采取了封国封城措施 , 使得他们的生产活动大幅度下降 , 由此一来 , 外国从中国的进口也随之下降 , 中国的出口相应的也随之下降 。 但是中国最终消费品的出口并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 因为疫情的因素 , 外国将会更加的依赖中国在这些消费品方面的生产 。 他们必须靠进口中国消费品来保证他们本国对这些消费品的消费 , 所以最终消费品的出口 , 我预测会跟去年同期持平或者下降不多 。从外贸平衡的角度看 , 一季度已经实现顺差将近900多亿元 , 尽管这个总额不大 , 但得来不易 。 因为中国在一二月份有将近500亿元的贸易逆差 , 这相当于中国在三月份实现了大量贸易顺差的转变 , 这也是我判断出口已经在复苏的另外一点原因 。 从去年的顺差来看 , 去年的贸易顺差是2.92万亿人民币 , 我认为今年的贸易顺差可能相比去年 , 进出口总量可能下降 , 也可能今年贸易顺差的金额可以跟去年持平 。外贸企业可创新贸易方式来应对出口困难在中国出口总量大约会下降一成到两成的情况下 , 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未来出口的困难?我认为有三个方法 , 第一 , 外贸企业应该继续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生根 , 比如欧美这些发达国家 , 尽管他们对资本品中间品的需求在下降 , 但他们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其实没有太明显的下降 , 还是有一定的需求量 , 因此外贸企业应该保证这一方面的需求 。 第二 , 我们要进行出口市场多元化 , 这也就是说外贸企业除了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生根以外 , 还应该向金砖国家或者其他新兴工业国家市场的出口发力 , 特别在最终消费品这一方面满足这些国家的需要 。 第三 , 我建议在出口方面应该创新的贸易业态、新兴的贸易方式 。 比如线上贸易或者数字贸易 , 通过数字贸易、电子商务打造出口的新途径 。 我们可以看到京东、淘宝这些商家在一季度中的出口并没有下降 , 反而上升 , 这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积极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 , 加强外部合作目前中国在应对疫情的情况下 , 仍应该积极地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工作 , 这主要可以通过几点来实现 , 第一 , 继续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工作 。 目前中国已经有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 但是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应该继续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方面深度发力 , 挖掘自身城市特色 , 特别是可以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方面建设具有独特优势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二 , 推进负面清单的建设 , 在推进贸易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方面继续发力 , 继续推进金融改革试点 , 在继续做好政府的放管服以及减税降费的工作的同时 , 做好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工作 。 第二 , 全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港的工作 。 将海南全省打造为自由贸易试验港的举措 , 将有利于中国继续构建全面贸易开放新格局 。 第三 , 重视一带一路国家 , 注重打造中欧、中亚集装箱班列 , 加强与欧洲海路上一带一路国家的联系 。另外 , 积极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合作 , 深度推进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合作 , 构建更高水平的东盟“十加一”自由贸易试验区 。 第四 , 将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举措同国内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紧密相连 。 通过深度推进五个城市群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以及成渝城市群的建设 , 并做好推进城镇化以及工业化方面的工作 , 来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发展 。中国应该继续允许大规模的引进外资 , 目前中国的外商对华投资大概1400亿美元 , 只占了中国GDP的1% , 因此 , 这其中还有发力的空间 。 尽管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对外投资引进国 , 随着中美经贸协议第一阶段的落地 , 实现对外投资特别是银行保险证券业的开放 , 实现外资内资一视同仁 , 实现在公平公开公正的规则下自由竞争 , 这也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发展方向 。制造业完全回流欧美是不可能的疫情是否会导致逆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 第一 , 疫情过后 , 发达国家可能会更加以邻为壑 , 采取更高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 并且鼓励部分的制造业回流 , 这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可能会做的事情 , 有逆全球化的态势 。 但是 , 全球化的趋势并不由这些措施的落地而发生根本变化 。我认为 , 制造业没有办法从中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回流到欧美等发达国家 , 尽管一些国家的政府例如美国提出给这些企业“搬家费” , 但是这些制造业是没有办法回流的 。 之所以没有办法回流 , 核心原因是美国等国家的企业也不会同意 , 因为这不符合这些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核心诉求 。 因为美国、日本等国家国内的生产成本、物流成本都非常高 , 所以这些制造业哪怕暂时可以回头 , 但长期来看 , 他们没有办法继续在美国等国家的经济结构中生存下去 。 最后依然还得回到发展中国家 , 而中国必然是首选 , 因为中国拥有巨大市场规模的优势 , 还有庞大的高质量劳动力人口优势 , 都会成为美国等国家企业投资的首选地方 , 所以我不认为制造业回流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发放消费券比发现金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关于消费券对拉动经济的作用 , 首先 , 提升消费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 因此对于消费的提升要强调长期培育消费的能力 , 这也就是说要重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 , 因为只有居民的收入持久上升 , 居民才有可能扩大消费 。 如何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有一个办法就是要继续降税减费 , 对居民来讲 , 降低收入所得税 。 中国目前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 其实在国际上还相对偏高 , 所以还有下降的空间 。对企业来讲 , 可以继续下降企业的所得税 , 为企业继续解困纾忧 , 具体有两个做法 , 发消费券和发现金 。 我不赞同发现金 , 我倾向于发消费券 , 因为简单的对老百姓撒钱 , 老百姓拿到钱之后 , 特别是收入比较低的居民 , 他并不会把钱拿去消费 , 他更可能用于储蓄 。 所以这样其实对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起作用 。所以 , 相比之下 , 发放消费券更加有利 。 这是因为消费券规定定点消费、定时消费 , 如果不消费 , 那它就是一张废纸 , 所以老百姓会直接把它消费掉 。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 , 发放消费券比发放现金更好 , 更加符合中国经济的现实 。今年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有所减弱今年出口、消费、投资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作用 , 我认为 , 消费的贡献会相对的减弱 , 投资以及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作用会更加明显 。 尽管今年总贸易额会下降 , 但不等于说贸易顺差会下降 , 换言之 , 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依然明显好 , 我估计在10%以上 。 另外 , 由于今年中国加大了投资力度 , 特别是在新基建以及传统基建上 , 双向发力 , 特别是在新基建上又加以倾斜 , 在特高压、5G、AI、充电桩等产业 , 都将会有比较大的发展 。 所以投资对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的作用将相对更为明显 。 而今年经济因为受到疫情的冲击 , 所以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 。五一消费黄金周 , 会相应地带动消费的发展 , 这点也是比较明显的 。 之前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 , 大家都宅在家里 , 这次五一小长假的到来 , 会看到一部分比较明显的反弹性消费增长 , 但长期来看 , 从卫生健康的角度 , 毕竟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防疫措施 , 所以今年五一旅游、餐饮这些方面的发展肯定没有往年那么好 , 这也就是说 , 从长期看 , 我们不能今年的消费抱太大期望 。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的问题 , 企业的复工并不代表企业的复产 , 仍有一些企业复工但不能复产 。 这有三个原因 , 第一 , 没有那么多订单 , 所以复工不能够赶上去年同比的复产 。 第二 , 全球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 , 如果上游的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供应 , 那么企业的复工是没有办法真正实现百分百复产的 。 第三 , 之前疫情期间照付工资并不等于复产 , 随着中国防疫工作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成效之后 , 这点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消除 。对于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的问题 , 我们没有办法做太多 。 因为其他国家受到疫情影响 , 目前没有办法提供上游的产品 , 但我们可以出口转内销 , 依靠国内的市场 。 另外 , 对一些核心零部件或者是中间品 , 如果没有办法从国外进口 , 那么应该促进国内的产业尽快地接手这一块的生产 。 这一部分的市场来到中国是有可能的 , 因为中国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
推荐阅读
- 制造业|5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我国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
- 制造业PMI连续三月守住荣枯线上方
- PMI|五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仍在荣枯线以上 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
- PMI|5月份制造业PMI显示: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
- 稳了!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扩张,经济恢复势头向好
- PMI|统计局:5月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均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 统计局:制造业生产持续恢复 新订单有所增长
- 制造业|统计局: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落 仍在荣枯线上
- 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6%
- 面对疫情,中国制造业为何没有“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