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悬疑探究:常山郡得而复失,究竟是谁之过?( 二 )


结果颜杲卿这份战报一写出来 , 就变成了前方战区最高指挥官(王承业)打酱油 , 而伪政府高级官员(颜杲卿)是主角 , 王承业能不生气吗?
生气的王承业立刻把颜杲卿的儿子打发回常山郡 , 自己派亲信带着李钦凑的人头 , 押解着高邈和何千年前往长安城 , 并重新写了一封奏章 。
在这封奏章中 , 首功自然是王承业的:在王承业的英明领导和积极组织下 , 伪政府官员颜杲卿等人浪子回头 , 所以目前河北形势一片大好!
至太原 , 通幽欲自托于王承业 , 乃教之留泉明等 , 更其表 。多自为功 , 毁短杲卿 , 别遣使献之 。
唐玄宗接到这封奏章之后很开心 , 对王承业大加赞赏 , 认为自己没有选错人 , 老王你果然值得信任!希望你再接再厉 , 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承业自上表献之 , 以为己功 。玄宗不知 , 擢拜承业大将军 , 牙官获赏者百数 。
王承业报复了颜杲卿 , 他的从弟颜真卿也被一个名叫贺兰进明的人抢走了功劳 。
在当时 , 河北义军认为颜真卿才是众望所归的盟主 , 但贺兰进明却通过各种小花招 , 使得大唐中央政府把他当成了关键人物 。颜真卿顾全大局 , 也不跟贺兰进明争 。
进明屯平原城南 , 休养士马 , 真卿每事咨之 , 由是军权稍移于进明矣 , 真卿不以为嫌 。真卿以堂邑之功让进明 。
因为传统史书把颜氏兄弟写成正义的化身 , 所以我们看到王承业的小动作时 , 自然会觉得他是个小人;看到贺兰进明的小动作时 , 自然会觉得他也是个小人;看到颜真卿不与贺兰进明争功时 , 自然会觉得他的形象无比高大 。
这是不是历史的真相呢?我不敢确定 , 但我觉得事情应该不至于这么离谱 。
■安史之乱悬疑探究:常山郡得而复失,究竟是谁之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于王承业的史料记载 , 大概只有两条 。
第一条记录 , 就是王承业侵吞颜杲卿的功劳 , 随后为了杀人灭口 , 所以拒不救援常山郡 , 导致常山郡再度沦陷 , 致使颜杲卿一家惨死 。
兵少 , 未及为守计 , 求救于河东 , 承业前已攘杀贼功 , 兵不出 。杲卿昼夜战 , 井竭 , 粮、矢尽 , 六日而陷 , 与履谦同执 。
单看这条记录 , 王承业就是死一百回也难辞其咎 。
可如果我们再看另一条记录 , 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
唐玄宗后来派了一个文职官员崔众到太原 , 要接管王承业的军权 。崔众大概是看不惯王承业 , 于是不停地侮辱他 。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 , 那也还说得过去 , 因为这与第一条史料能够衔接上 。
可问题是 , 崔众不停地侮辱王承业 , 却令李光弼非常生气 。
当时的李光弼受郭子仪推荐 , 准备率军收复被叛军攻占的常山郡 。后来李光弼坐镇太原 , 经常在不同场合提及崔众侮辱王承业一事 , 并以此为借口击杀了崔众!
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前此 , 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 , 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 , 每侮狎承业 , 光弼素不平 。及是 , 诏众以兵付光弼 。众素狂易 , 见光弼长揖 , 不即付兵 , 光弼怒 , 收系之 。
这就有问题了!
在第一条史料中 , 王承业就是一个把“坏人”两字刻在脑门上的家伙 , 崔众不停地侮辱他 , 岂不是大快人心?
可李光弼杀崔众的时候 , 又不停地提及他侮辱王承业的事 , 这就给人一种感觉:李光弼似乎有为王承业打抱不平的意思 。
如果王承业真是一个陷害并侵吞颜杲卿功劳的小人 , 李光弼为什么要为他鸣不平呢?难道李光弼不怕激起别人的逆反心理吗?
如果我们把这两条史料相结合 , 自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史书在说起王承业侵吞颜杲卿功劳一事上 , 虽然不能说是胡扯 , 但肯定注了太多的水 。
因为从李光弼的反应来看 , 当时的人对于王承业是普遍没有恶感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