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换人生28年:“打错疫苗”,为何才最不可原谅?

“错换人生28年”事件 , 始于母亲“捐肝救子” , 最终还是回到“捐肝救子”的序列中来 。 说实话 , “错换人生”是伦理的问题 , 更是医院秩序的问题 。 但是 , 回到现实的处境中 , 就因为医院的疏忽 , “疫苗加强针”没有打到需要的人身上 , 以至于“江西小伙”28岁就“肝癌晚期” 。事实上 , 透过媒体 , 无论是“江西小伙” , 还是“河南小伙” , 在认亲和维持家庭关系上 , 都没有太多的抱怨 。 并且 , 都强调会尽可能地对双方父母都好 。 可惜的是 , 就因“江西小伙”还处于“肝癌晚期” , 就让整个事件显得更加悲凄 。 因为 , 谁都清楚 , 伦理的错位 , 人生的错位不可复还 。 只要彼此过得好 , 一切还可以捡起来 。但是 , “肝癌晚期”这种沉重的现实 , 却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无法接受 。 尤其 , 对于“江西小伙”来讲 , 当他得知这一切源于医院的疏忽时 , 自然更加难以接受 。 事实上 ,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 , 对错换人生的事情 , 有惊诧 , 可并不是那么不可释怀 。然而 , 就医院的疏忽大意而导致他可能失去亲人的“致命现实” , 却是无法接受的 。 因为 , 他本来可以像“河南小伙”一样潇洒地接受这场被错换的命运 。 该认亲就认亲 , 该感恩就感恩 。 但是 , 命运只是告诉他更残酷的真相 , 让他更加无法释怀 。事实上 , 在他和养父母不知道错换的真相前 , 母亲的捐肝行动 , 算是命运中的曙光 。 无论怎样 , 他已经笃定残酷 , 内心也算接受命运 。 然而 , 当一纸证明告诉他(她)们“非亲生”的真相时 , 想必都被惊到 。 很多人说 , 作为“养父母”应该庆幸 , 毕竟 , 自己的亲生儿子没有得病 。说实话 , 这是一种静止性的判断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血缘关系”只是生理特性的关联 , 而作为人情关联来讲 , 养育之情才是最根本的基石 。 甚至 , 对于双方家庭的处理上 , 养育之情依然是主要的驱动 , 而作为血缘关系来讲 , 只不过为“双方家庭”之后的交往打开一扇窗而已 。于此 , 就现实的境况而言 , “双方家庭”接下来的问题 , 还是要解决“江西小伙”救治中存在的困难 。 甚至 , 就算追责医院的疏忽 , 双方最终也会把所得赔偿用来救治“患癌小伙” 。 因为 , 他是双方家庭最痛的地方 。 毕竟 , 一边是养育28年的不舍 , 一边是血脉永恒的勾连 。说实话 , 站在实打实的情感上 , 28年的养育之情更加难舍 。 所以 , 在救治的驱动上 , 养父母的激情更强 。 当然 , 随着关系的厘清 , 如果亲生父母的家庭有能力进行帮扶 , 想必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治 。 毕竟 , 错误已经发生 , 但是人性不能慌乱 。并且 , 因为“错换人生”的事情已经28年 , 作为“江西小伙”和“河南小伙”也不太可能再换回来 。 说实话 , 都已经进入各自的生活轨道 , 强硬的改回来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 只会让生活更加糟糕 。 所以 , 最好的方式就是维持现有的关系 , 延伸过去的情感 。与此同时 , 就“追责医院”本身 , 其实也不只是“当事人”的问题 , 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 只有不断的修正存在的“不正规” , “不严谨” , “不专业” , 才能守住基本的人性尺度 。 因为 , 在一定程度上 , 伦理问题是小 , 命运问题是大 , 所以 , 必须要追究责任 。 无论是对医院 , 还是对直接责任人 。当然 , 就现实的境况 , 就算追责比较困难 , 但是 , 补偿的现实是不应该回避的 。 说实话 , 医院的疏忽大意已经被坐实 , 那么“江西小伙”28岁就“肝癌晚期”的责任 , 自然也就不能回避 。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 , 治病救人自然也要提上日程 。很多人强调 , “错抱”成为“江西小伙”的“福报” 。 这显然是直接性的论断 , 可是回到事情的真相中 , 如果没有“抱错”的事情 , 那么“疫苗加强针”就会打在他身上 , 他也就不大可能28岁就肝癌晚期 。 所以 , 根本不存在的“福报的逻辑” , 一切都是错误导致的悲剧 。另外 , 如果说“抱错”造化弄人 , 那么“打错”就属于造化害人 。 所以 , 从“江西小伙”的立场出发 , “打错疫苗加强针”或许最不可原谅 。 因为 , 这本身比“抱错”更为致命 。 虽然 , 在一定程度上 , 都是“抱错”触发的连续性错误 。 但是 , 因致命的现实 , 就会让追责变得更加纷杂 。说实话 , 就算“江西小伙”是健康的 , 抱错本身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 虽然 , 都可能最终会迎来和解 。 但是 , 巨大的心理反差 , 还是会让人难以接受 。 所以 , 在“抱错”的追责中 , 一方面要强调伦理的伤害 , 一方面要强调直接的患病伤害 。虽然 , “伦理伤害”已经并不是主要矛盾 。 但是 , 该追究的责任都不要含糊 。 当然 , 对于两个家庭来讲 , 因“错换娃”的问题 , 一定程度上 , 会被永远紧紧的关联起来 。 因为 , 对于孩子来讲 , 早已成为“兄弟” , 即便没有血缘关系 。不得不说 , 人世间的很多事情 , 总是不可逆转的 。 所以 , 无论是关系的重建 , 还是责任的追问 , 都可能不会重新来一遍 。 所以 , “双方都是我的父母”很大程度上 , 也只是一种应景的道德话术 。 真正回到现实世界 , 长久的积淀情感才是最真实的 。诗人辛波斯卡说:“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为一个孩子的出生做好准备” 。 所以 , 在可见的残忍真相面前 , 如果可能 , 尽可能地放过自己 , 要不然 , 真相的到来 , 便是最锋利的刀锋 。 于此 , 就“江西小伙”来讲 , 该放下的要放下 , 治病还是当务之急 。因为 , 比起丢弃的不可挽回 , 能捡起来的更为珍贵 。 因为 , 回到生活的田野里 , 活着的意义更大 。 熊培云说:“我们能失去的 , 都是已经得到的 , 你到了远方 , 远方就死了” 。 所以 , 生活本身可能总是不完美的 , 这大概是众生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 所以 , 越是觉得不可接受 , 就越要学会放下“我执”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