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上善若水“?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完美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上善若水”多指为人处世时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却从不争名逐利,或者具有坚忍负重、谦卑居下的品格。老子以水的这种柔弱之性比喻至善的执政者应有的品德。执政者面对百姓,应如水之于万物一般,辅助、成就百姓的自然而不与百姓相争。
"The greatest kindness is like water, nurturing all things without contending. This term was first used by Laozi to advocate that virtuous administrators should govern with gentle and accommodating qualities demonstrated by water. Those who govern should assist and provide for the people just like what the water did, instead of competing for resources with them."
■网友的回复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8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善于为道之人(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其性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善于利益万物,不与人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处在众人所不喜的卑下之处(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所以接近于道。
为什么水最接近于道?根据老子的描述,道的两点最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水所具备的:
第一,利益万物。水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生命正是依赖着无处不在的水而得以生存,而道也是如此:“道生之,德畜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
第二,水往低处走,永远不与物争,永远处在最卑下、最不惹眼的地方,这一点最接近于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特点。
老子说,水几于道,而不说水同于道,原因也就在这里。道是最低调的,低调到无形,你根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而水是有形的,无法完全表现出道的这一特征,它所能做的,就是永远让自己位处最低,所以说是“几于道”。几是接近的意思,如:几近,几就是近,近就是几。
人们常说,道家低调。道家为什么低调?因为道的属性就是如此,人既然要取法于道,当然就应该低调。你看道家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自己的生平就很模糊,后代子孙更是让人无从知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哪里像孔、孟二位,两千多年过去了,他们子孙后代的谱系依然记载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除了以上两点,水还有一个重要特征,跟道几乎相同,是老子没有说出来的,就是水永远不死。道是不死的(谷神不死),而自然界中的水,也永远只在液态、气态、固态三者之间互相转化。你可以改变水的状态,但你就是无法消灭它。水的这个特性也是值得人学习的:只要生命存在,精神永远不死!
本文出处:大道齐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网友的回复
其他的他们答得差不多了。嗯?模糊记得有个人是这么理解的,前段和他们一样后段是,不是说水不争,任由他人爱咋咋滴。是因为呀,老子不争,是因为没有谁敢和劳资争!高手寂寞。如世方能出世,有的东西真不是光在菩提下靠想就能想出来的,尝得百苦方知解苦,济公之类才叫出家人,嘿嘿不入世只能渡己,原谅我这些非分之想
■网友的回复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从字义展开引申,后世学人费了海量笔墨,无有穷尽。 如果联系上下文,老子只不过以水为寓,描述不争之德而已。
第三章就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 开篇,接着“不贵难得之货”等连句,都是对不争二字的引申。 为什么老子把不争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不争只是表象,更深层的内涵是去执;而去执的深层内涵是除我。有我才有执,有执才有争。但世人常以我、执行事,习惯成自然,难以跳出来。而不争最容易理解,那就从不争入手吧。
不争,世人常常简单地理解为不争权夺利、不争论。其实内涵非常广泛,不与人争,不与物竞,不任自心要强,不执黑白是非。有人表面上不与人争,但内心强硬如壁,只知不争之表,不知不争之理,所以老子以水为寓,全方位描述不争之圣人德相,从德相反窥圣人之道行——无我无执之境地。
更多注解请参照憨山大师注本:
【怎样解读“上善若水“?】 【注】此言不争之德,无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谓谦虚不争之德最为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善,妙在利万物而不争。不争,谓随方就圆,无可不可,唯处于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恶下。唯圣人处之。故曰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几,近也。由圣人处谦下不争之德,故无往而不善。居则止于至善,故曰善地。心则渊静深默,无往而不定,故曰善渊。与,犹相与。谓与物相与,无往而非仁爱之心,故曰与善仁。言无不诚,故曰善信。为政不争,则行其所无事,故曰善治。为事不争,则事无不理,故曰善能。不争,则用舍随时,迫不得已而后动,故曰善时。不争之德如此,则无人怨,无鬼责。故曰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