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陈诚在中原大战中最出风头,蒋介石这三句评价准不准?


「蒋介石」陈诚在中原大战中最出风头,蒋介石这三句评价准不准?
文章图片
「蒋介石」陈诚在中原大战中最出风头,蒋介石这三句评价准不准?
中原大战中“黄埔军”的适时投入 , 成功扭转了整个津浦线战局 , 迫使晋绥军由攻转守 。 与此同时 , 由蒋鼎文率领的9个师也抵达了平汉线战场 。 奉调驰援平汉线的“黄埔军”分别是顾祝同的第2师、陈继承的第3师、蒋鼎文的第9师和冯轶裴的教导第1师 。
8月11日率部投入反攻 , 蒋鼎文亲自指挥第9师、教导第1师 , 以及附属的2个杂牌师作为右路 , 由顾祝同指挥第2师以及附属的3个杂牌师作为中路 , 由朱绍良(黄埔教官)指挥2个杂牌师作为左路 , 同时对西北军发起反击 。 蒋鼎文心里清楚 ,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扭转平汉线战局 , 而冯玉祥的西北军受津浦线局势转逆的影响 , 也不得不使出全力在平汉线取得突破 , 因此战况十分激烈 。 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 , 双方各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 , 终以西北军抽兵增援陇海线导致后援乏力 , 而被迫放弃进攻 , 双方随之停止恶战告终 。
/中原大战中 , 蒋介石和时年14岁的蒋纬国在商丘前线留下的合影 , 摄于1930年
在这次激战中 , 蒋鼎文指挥的主力部队于8月13日凌晨在许楼、潭上、芒岗一线与西北军孙连仲部遭遇 , 双方随即展开激战 。 蒋鼎文为了成功取得突破 , 亲自到阵前督率第9师打冲锋 , 以伤亡2400余人的惨重代价突破孙连仲部防线 , 但也因伤亡较重 , 在西北军援兵抵达之后被迫停止攻势 。 蒋鼎文的增援虽然没能扭转平汉线的战局 , 但却以其果敢的指挥 , 成功遏止住了被誉为整个中原大战中反扑最为猛烈的西北军攻势 , 成功将战局转入到相持阶段 。
为了取得新的突破 , 蒋介石于9月6日将位于津浦线的第1师、第11师 , 以及4个杂牌师调往平汉线 。 9月8日至11日 , 蒋介石命蒋鼎文指挥第9师、教导第1师 , 附3个杂牌师;刘峙指挥第1师 , 附7个杂牌师;何成浚指挥第11师 , 附5个杂牌师在陇海线和平汉线先后发起进攻 。
/蒋鼎文 , 字铭三 , 浙江诸暨人 。
9月18日 , 持中立态度的张学良终于表明立场拥护蒋介石 , 并出兵入关 。 此举使反蒋联军更加陷入被动 。 已经预感到形势不妙的阎锡山为保存实力 , 弃西北军和其他各路友军于不顾 , 密令位于陇海、平汉两线的晋绥军后撤 , 导致已经十分疲敝且补给中断的西北军等部陷入被动 。
进攻开始后 , “黄埔军”按照既定作战部署进展神速 。 其中第9师以“旺盛的士气”冲锋陷阵 , 率先在杞县取得突破 , 尤其是所属第26旅旅长李延年(黄埔一期生)在作战时负伤不退 , 坚定所部官兵斗志 , 得到了蒋鼎文和蒋介石的先后嘉奖 。 另一方面 , 胡宗南的第1师从商丘向西南迂回穿插 , 成功截断西北军的后退道路 , 为主力部队重创西北军张维玺部并占领郑州奠定基础 , 其后西北军主力之一的张维玺被迫命令所部7万余人缴械投降 。
10月6日 , 第11师攻占郑州 , 第9师攻占洛阳 。 西北军在陇海线和平汉线全线溃败 。 此后蒋介石命“黄埔军”尽数投入追击作战 , 阎锡山、冯玉祥等先后通电下野 。
至于由广西试图北上的李宗仁、张发奎所部 , 则在何键湘军和陈济棠粤军的前后夹击下于湖南战场伤亡惨重 , 不得不退回广西 。
蒋介石自此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 并奠定他在国民政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
蒋介石能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 , 于黄埔师生的用命密切相关 。 战后 , 蒋介石自然也不吝啬对这些忠实部属的奖赏 。
陈诚 , 在中原大战中最出风头 , 蒋介石评价他“牧马集开战胜之端 , 曲阜挽围困之局 , 郑州结胜利之果” 。陈诚是实打实凭借战功当上军长的 , 有此职务 , 为他扩编部队提供了基础 。 陈诚以自己的第11师作为扩编基础 , 逐渐由第18军至第15集团军、由集团军至第6战区、再由战区至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国防部长 。 而陈诚所扩张出来的派系也据此被称之为“土木系” , 其中的“土”即是“十一师” , “木”即是“十八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