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胡蝶不是蝴蝶( 二 )


她骨子里有种“霸蛮” , 扬言没有人可以把她击倒 , 如果她倒在拳击台上是因为自己累了 。
2016年 , 胡蝶遭遇了职业赛事的第一场失败 , 比赛在澳门 。 她赛前高烧 , 不能训练 , 又不敢贸然打点滴 , 怕查出违禁药品 。 母亲担心她的身体 , 让她放弃比赛 , 但她还是硬撑着打了 。
失败的滋味久久纠缠她 , 一直延续到赢得下一次胜利为止 。 第二年 , 还是在澳门 , 同一项赛事 , 胡蝶拿下了那条亚洲女拳王的羽量级金腰带 。
尽管女拳手稀少 , 胡蝶很少能和同性对手成为朋友 , “要么她赢过你 , 要么你赢过她 , 不想跟你说话” 。 能做朋友的 , 全是没有较量过的 。
老家的河边 , 水草丰盈 , 父女俩在石子路上奔跑训练 。 父亲告诉胡蝶 , “永远记住 , 拳击手是个荣誉” 。
我天生是干这个的
胡继鸿的拳馆是镇上的电影院改造的 , 绿色的围墙半人高 , 带着怀旧气息 。 几乎所有设施都是胡继鸿一手打造:吊起的轮胎、晃荡的木桩、黑板上手写的训练安排 。 他最得意的作品是女儿 。
胡蝶刚出生时 , 父亲不大满意 , 他本想生个儿子继承衣钵 , 没成想是个姑娘 , 脖子细细的 , “看着不太健康的样子” 。 出生3个月后 , 胡蝶拥有了“胡蝶”的名字 。
对于拳击手来说 , “一寸长一寸强” 。 她的臂展不够优秀 , 两只手展开没达到身高的数值 。 她的步伐也不够灵活 , 不像邹市明那种“海盗式打法” 。 她是硬拼的人 , “干就完事了” 。
看第一场拳击比赛时 , 胡蝶还被父母抱在怀里 。 她刚会说话 , 明星拳手的名字就说得很溜 。 小时候她写作文 , 无论是《我的爸爸》还是《记一件难忘的事》 , 总是跟拳击有关 。 暑假里 , 她只有拳击比赛的碟片可看 , 解说很激情 , 虽然她听不懂英文 , 但感觉挺好看 , “打得流血 , 汗飞出来 , 觉得挺爽的” 。
胡继鸿很快接受了孩子是个女儿的现实 , 他给她买裙子 , 疼爱她 , 不久发现 , 女儿一顿乱拳 , 总能把周围的小男孩打倒 。
胡蝶回忆 , 她上小学三年级时转学 , 第一天到校 , 有六七个男生找她麻烦 , “我一拳一个 , 干趴下了” 。 “当时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拳击 , 手脚并用 。 他们没见过我这么凶狠的女的 , 被气势压倒了 。 ”她常替班上的女同学出头 , 一些对手“现在见了我都不敢抬头” 。
初中之后 , 胡蝶力气大了 , 有个同学在身后想吓她玩儿 , 她条件反射打出一拳 , 对方脸就肿了 。
“这么多年 , 我就会打拳 , 擅长打拳 , 比别人打得好、打得快 , 能赢 。 想到三十而立 , 我天生是干这个的 。 ”
她对自己的长相缺乏自信 , 眉毛淡淡的 , 额头高 , 朋友说她站在拳击台上像个卤蛋 , 为此她专门去文了眉毛 。 拳击填补了她信心的缺口 , 小时候 , 她想打赢别人 , 想做个很厉害的人 。 那时她不懂什么叫面子 , 只觉得胜利时 , 自豪感蹭蹭上涨 。
“做你想做的事 , 说你想说的话 , 怼你想怼的人 , 生命只有一次 , 又没有尾巴 , 干嘛要夹着呢?”一次拳赛宣布完结果后 , 对方教练逼迫裁判改判平局 , 胡蝶拿着奖杯甩到对手的休息室 , 后来教练偷偷捡了回来 。
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泡在拳馆 , 与拳击手套作伴 , 作业都是在打沙袋的声音中完成的 。 “一身汗的感觉特别踏实 。 ”她一周训练5天 , 每天花4个小时 , 基本功、腿部力量、爆发力、手靶……轮流练 。 她能从沙袋的响声听出拳手水平的高低 。 “职业拳手的声音是 , 啪!啪!很有穿透力 。 ”
父亲有时给她拿靶 , 但她更喜欢独自练拳 , 对着镜子 , 感觉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 。 她最怕练力量 , 器械训练时常喊“救命啊 , 举不起来了” 。 但在赛场上 , 她从不暴露身上的伤和弱点 。 战况激烈时 , 鼻血被打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