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大茶壶@我来啦!,大唐武举( 二 )


文章图片
宋朝时期的武举不仅是增加了武状元这一称呼 , 并且还首次将武举纳入科举制度 , 和文举放在等同的地位 。 相比我们大唐来说 , 宋朝的武举考生就比较惨了 , 不仅考察体能武艺 , 并且更加重视文化课像军事理论 。 当时规定:''以策略定去留 , 以弓马定高下 , 其间以策略武艺俱优者为优等 , 策优艺平者为次优 , 艺优策平者为次等 , 策艺俱平者为末等 。 ''所以当时的武举考生真的很惨 , 武艺就算是很高 , 但是你不识字没有文化 , 压根连继续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 所以我决定参加完考试要好好的学习读书 , 提升自己 。 还有一个问题 , 就是当时北宋重文轻武 , 即使武举和文举的地位等同 , 但是通过武举的考生也不会得到重用的 , 还不如我们大唐 , 好歹是投放进兵营为底层将领 。 北宋直接就是把武举人安排去捉贼安保、巡城打锣 , 要么就去达官贵族家里去做教头 , 反正都是一个闲散职业 , 不会是国家体制内的 。
青楼大茶壶@我来啦!,大唐武举
文章图片
三、明清武举的发展
武举由我们大唐开创 , 经历了宋朝的发展基本上就完整成型了 , 所以在明清两朝武举的发展到顶峰 。 明朝的军官多是世荫承袭 , 要么就是参军靠着军功上位 , 所以在明朝虽然武举制度很发达 , 但是如果你单纯的靠武举出身就想出人头地是不大现实的 。 很多时候武举只是为习武之人提供了一条进入军营的道路 , 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后来所立的战功一步步地升迁 。 但是很值得一提的是 , 明朝万历末年有一次可以壮大武举的提议 , 就是提出武举要增设地雷 , 火药 , 战车这些科目以及天文地理、兵法战略这些方面的文化知识 。 如果这个提议实现的话 , 我相信我们武举人一定能为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 只可惜并没有付诸实践 。
青楼大茶壶@我来啦!,大唐武举
文章图片
清代的武举分为四个层次 , 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 具体的要求和称号和文举的大体相似 。 但是随着参加武举的考生文化水平越来越低 , 如果再按照之前的标准来考 , 那么还没见到皇帝进行殿试几乎就全被筛下去了 。 所以嘉庆年间干脆就在武举文化课考试上规定只要能够默写出来《武经七书》中的一百多字就算是文化科目过关 。 这样一来虽然提高了通过率 , 确实为清朝政府选拔了大量的武举人 , 但是和明朝类似 , 清朝也规定军职任用和升迁按照行伍、军功和武举来排序 。 所以大量的武举人没有得到官位 , 只能回乡做了乡绅 , 这些人文化不高 , 但是武力强啊 , 大多数就成为了地方豪强、鱼肉乡里的人物 , 这也是为什么你们现在很多人对我们武举出身的人意见很不友好的重要原因 。
四、历史上有名的武举人
向你们介绍了这么多武举的发展历程 , 想必你们肯定很想知道从大唐创立武举到清末光绪废除 , 一千多年间到底武举出身的有哪些名人 。 现在时间还早 , 我就给你们介绍几位武举出身的名人 。 首先一位就是我们大唐的功臣郭子仪 , 郭子仪上面我们也提到过 , 虽然不是武状元 , 但却是武状元的身份 。 他是我们大唐玄宗初期的一个武举人 , 武举高第后由于军功显著多次升迁 , 更重要的是后来安史之乱的时候率军勤王平叛 , 辗转作战 , 立下了赫赫战功 , 如果没有郭子仪可能大唐江山在那时候就断送了 。 并且郭子仪这个人很有情商 , 深谙为官做人之道 , 所以一生无忧 , 生荣死哀 。
青楼大茶壶@我来啦!,大唐武举
文章图片
第二位相信你们对他一定很熟悉 , 但是你们不知道的他其实是和我一样的出身 , 都是武举出身 ,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 戚继光早年间由于祖辈是朝廷官员 , 所以先是参加了武举 , 后来通过张居正的关系成长发展 , 在南方沿海地区大败倭寇 , 并形成了一套理论 , 成为一代民族英雄 。 看到了吗 , 我们''武举家族''虽然有名的人不多 , 但是却个个英雄 。 其实历史上有名的武举人还有很多 , 像北宋的徐徽言、明朝的熊廷弼、清朝的张文涣、马会伯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