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为什么Mac电脑近40年经久不衰?


【腾讯科技】为什么Mac电脑近40年经久不衰?
本文插图

腾讯科技讯4月27日消息 , 据国外媒体报道 , 自从第一代Mac电脑于1984年问世以来 , 苹果的Mac系列电脑堪称非凡的成就 , 历时近40年经久不衰 。 分析指出 , 苹果对产品承诺的实现、粉丝的大力推广、深耕教育领域的策略以及Windows系统的成功都是Mac系列电脑成功的原因 。
重大创新往往需要“认识论断裂” , 这是法国哲学家加斯顿·巴切拉尔(Gaston Bachelard)早在1938年就提出的概念 ,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书中 , 将其重新定义为“范式转变” 。 尽管这一表述可能与描述一项突然出现的发明或创新有关 , 但它是从发明者以及创新者的角度出发 , 亦或是事后观察得出的结论 。 事实上 , 现实中“之前”和“之后”之间 , 或者任何形式的替代现象之间很少有直接或者清晰的界限 。 即便是科学发现也并不一定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 更不用说是经济或社会创新了 。
汽车不会杀死马车 。 范式转变是一回事 , 理解它们如何潜移默化地成为传统是另一回事 。 接纳创新往往更类似于笔者所说的范式漂移 , 这种表达方式是基于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爱德华·萨皮尔(Edward Sapir)所说的“语言漂移” 。
语言漂移反映了自然语言中渐进的无意识变化 。 这种随意性会转化出新的词汇、新的语法形式、新的表达方式 , 有时还会转化为新的行为 。 但一切无疑都需要时间 。 与之相似 , Mac电脑的图形用户界面是一个新的习惯用法 。 这是计算机界传奇人物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所力主的新符号系统首次应用在大众市场;潜移默化间 , 这是让人们开始理性使用的新语言 。 一旦用户接触到一台Mac电脑 , 就会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 而诸如录像机或激光唱片等其他任何设备“界面”就会给人一种无法交互的感觉 。
追溯到1997年 , 当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重返苹果公司的时候 , 2000万到2500万的Mac用户已经开始使用相同语言 , 原因有很多:乔布斯1985年离开苹果后公司继续存在;Mac电脑的粉丝是不折不扣的推广者;Mac电脑在教育领域有着惊人的市场占有率;其“敌人”Windows也在尽其所能地使用Mac电脑的模式 。
苹果兑现了Mac电脑的早期承诺
创新往往很少出现 , 因为成熟机构随时准备着发动并赢得竞争 。 而许多创新之所以会消亡 , 是因为它们通常源自资源不足的组织 , 这些组织没有办法对最初版本进行改进并实现承诺 。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 , 公司再很少受到开发者和用户的欢迎 , 只能说当时苹果公司的管理有问题 。 虽然很难知道当时苹果公司的愿景是什么 , 但最终苹果或许是因为创造力的局限性而让Mac电脑得以存续 。 这是唯一的摇钱树 , 因此苹果一点点实现了最初的承诺 , 并在竞争压力下增加了一些功能 。
【腾讯科技】为什么Mac电脑近40年经久不衰?
本文插图
【【腾讯科技】为什么Mac电脑近40年经久不衰?】

1986年初发布的Macintosh Plus是个可喜的进步;1987年 , 苹果公司又推出了Macintosh SE和Macintosh II 。 通过多次迭代和外形改观 , 直到1995年Mac电脑都表现得相当不错 。 个人电脑在1992年发布Windows 3.1操作系统后变得更易用 。 虽然Mac电脑无法与个人电脑的销售竞争 , 但销量仍从1990年的130万台上升到了1995年450万台的历史最高水平 。 然而到1996年 , 前景开始变得一片暗淡 , Mac电脑业务出现严重的营收下降和管理问题 。 苹果公司陷入恶性村换 , Mac电脑似乎要失败了 。
1997年初 , 苹果收购了乔布斯的公司NeXT , 从而获得新生 。 尽管业务失败 , 但NeXTStep/OpenStep操作系统还是令人惊叹的存在 , 其也将成为新一代Mac OS操作系统的基础 。 乔布斯逐步完全控制了公司 。 当然 , 他会对自己离开时候苹果所做的一切事情进行猛烈抨击 , 但幸运的是他重启了Mac电脑业务 。 他整顿了产品线 , 1998年8月发布的iMac凭借其半透明外壳和塑胶材质让人们眼前一亮 , 就像换装的Mac一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