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没出门,钱包却空了?大学生的钱花哪儿了?( 二 )
一个人只有真正建立起自信,才能不受物质的约束,大学阶段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往往需要外在的东西帮助建立自信和他人的认同感 。“如果某个消费行为严重偏离了你的实际需求,或者严重超出了你的支付能力,都可以划归到不合理的消费的范畴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量入为出,想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到期后偿付能力,以免自己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旋涡 。”赵秀萍说道 。
“宅家”消费,大学生关注亲情和自我成长
在跟父母做室友的3个月里,修颜颜表示自己的消费观念有了明显改变,樊雨也坦言,“宅家期间”她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突然开启的“全民战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众日常的生活习惯,也或多或少影响了青年们的消费理念 。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宅家期间,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成为42.21%被调查者除生活必需用品外的主要开支,33.81%被调查者愿意购买影视会员等在线娱乐服务,25.1%热衷于购买网络学习平台课程,14.04%尝试购买瑜伽垫等室内运动器材 。
读播音专业的大二学生张懿在校期间的主要消费,基本用于一日三餐、零食,以及为专业比赛添置衣物这三方面 。除了父母给的生活费,参加比赛的奖金、少儿辅导班的补课费都可以添补张懿的消费用度 。即使这个假期没有额外收入,她也并未感到钱不够花 。“宅家期间”,老师推荐的专业书、凑单买的文学读物、英语6级教材,还有全家人共用的1张瑜伽垫和1台甩脂机是张懿全部的消费清单 。
张懿形容自己是一个理智的00后,平常买东西也喜欢货比三家,“购物车加得挺满,真正下单的寥寥无几 。”“宅家”期间,不用自己付饭票的张懿没有太多额外支出,消费时也有了更多清醒思考的时间 。只用过一次就被家人束之高阁的甩脂机,算是她唯一的“非理性消费” 。
在学校的时候,修颜颜每个月有2000元生活费,每月初的时候妈妈会一次性打给她 。平时有需要购买学习资料或是假期旅行的时候,父母总会再另外给她“定项专款” 。餐饮与服饰几乎占据了她日常消费的全部,平时除了在食堂吃饭,她还常常在半夜点外卖当作夜宵,学校门口的热干面、串串、麻辣烫都是她外卖软件订单里的“常客”,一个学期网购的衣服,需要两个28寸的箱子来装 。而如今,有了爸妈的监督,外卖是完全不被允许的,零食消费也直接减半 。因为不能出门,化妆品、衣服等方面的消费也几乎为零 。
“关于消费是否必要的标准,大学生和父母的认知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这是必然存在的,也是正常的 。”赵秀萍解释道,“这涉及到两代人的价值观,大学生不必须完全去遵从父母,但可以耐心听一听父母的建议;没有必要让父母100%理解你,但可以尝试去与父母积极沟通,看到彼此的出发点、顾虑和期待 。”
江月在消费理念上与父母达成了共识 。防疫物资成了一家人合力“蹲点”抢购的对象 。“像口罩、手套、消毒液之类的基础防疫用品,早已经成了必需品 。最初产能没回复的时候,手稍微慢一点,就抢不到了 。”
考虑到妈妈出门买菜时会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江月还主动担起了线上买菜的任务 。买菜场景从菜市场转向了线上生鲜平台,各平台订单量暴涨,根据美团买菜公布的数据,90后是线上买菜的主力军 。为了让家人吃上最新鲜的绿叶菜,江月甚至每天定好闹钟,清晨起来订菜,除此之外,一家人还一同买了影视会员,还有五子棋、象棋等休闲游戏,用江月爸爸的话来说,“在家总要找点乐子的咯” 。
捐款、储蓄,让花钱和理财更有意义
肖佳宁是广州市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平时有着相对充足生活费的她是某男子偶像团体的粉丝 。作为“追星女孩”的她经常购买偶像演唱会的门票以及他们代言的商品、杂志 。疫情期间,所有演唱会都取消了,她的偶像也没有新的日程和活动安排,她每天就只看看影视作品和“八卦”满足和偶像的互动 。这些线上追星完全免费,她手里有了些“闲钱” 。
推荐阅读
- 抗疫中国大妈因疫情被困英国,宅家抗疫也要“有声有色”
- 老人报警称被监听:一出门就听见有人喊自己!民警上门后,天花板真的传来声音…
- 紧急!河北连发预警!今晚尽量别出门!
- 开学北京市教委提醒:明天返校学生先测温再出门
- 打卡银龄教师玩转云课堂 宅家线上授课吸引300多学生打卡
- 滨海:宅校中的笑容绽放
- 抗议继续!明尼苏达州州长警告当地居民:不要出门!
- 出门专家一再告诫提高免疫力才是王道,走出家门后可以做这些事
- 杭州男子出门钓鱼,却开进坟地!只因…
- 大雨+冰雹+8级风!雷雨马上到河北!出门记得带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