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毒“潜水”不用怕,严格消杀可保安全( 二 )


当前 , 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水源防护、集中净化和消毒处理、管网输送等 。据了解 , 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过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 这仍是目前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的主流水处理工艺 。实践证明 , 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过程对水体中的病毒可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 。消毒是杀灭微生物的重要环节 。在消毒过程中 , 水厂通过控制CT值(消毒剂剩余浓度和接触时间的乘积)来实现对微生物的灭活 。
据张岚研究团队的论文介绍 , 新冠病毒属于有包膜的亲脂类病毒 , 按照目前人类认知的微生物对消毒处理的抗力大小 , 有包膜的病毒相对容易被消毒剂杀灭 。目前 , 虽然未见针对新冠病毒的消毒剂抵抗力研究 。但已有相关专家采用病毒加标的方法开展了污水中SARS冠状病毒的灭活试验 。结果显示 , SARS冠状病毒在污水中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比大肠杆菌8099和大肠杆菌f2噬菌体都低 , 污水中游离氯余量在0.4毫克/升以上(水温为20摄氏度 , 消毒时间为30分钟)时 , SARS冠状病毒可被完全灭活 。
显然 , 良好的水源是饮用水安全的基础 。只要通过相应的水质净化处理 , 尤其是在消毒环节过程中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 可为降低水传播疾病风险提供重要保障 。
多举措确保饮用水生物安全
“目前 , 可以明确病原微生物污染饮用水有可能导致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 粪便污染是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关专家说 。
当前 ,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虽然没有病毒指标 , 但提出了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及对消毒的具体控制要求 , 同时规定了浑浊度的限值 。为此 , 张岚研究团队建议 , 水厂应首先做好水源防护 , 并根据水源污染特征、环境条件及水处理工艺等情况 , 强化对浑浊度的控制 , 同时确保消毒措施有效运行 , 加强消毒剂余量和微生物指标监测以及安全巡查 , 确保饮用水生物安全 。同时 , 水厂应加强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控 , 供、管水人员应身体健康 , 禁止和病原携带者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 必要时供、管水人员也应做好自身的健康防护 。
家中的自来水可能含有余氯、挥发性有机物、消毒副产物等 , 同时经过漫长的输送管道以及高层建筑储水箱 , 可能会渗入铁锈、泥垢、微生物等 , 影响水质安全 。为此 , 有专家也建议应该选择“健康的水” , 拒绝喝没经过煮沸的自来水 。另外 , 对于大自然中的溪水、湖水、泉水、雨雪水等“水质不明的水” , 同样不可饮用 。同时 , 家庭成员或者朋友要“分杯饮水” , 避免交叉感染 。
不仅如此 , 桶装水水桶反复使用 , 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 开封后放置时间过长 , 饮水机没有定时清洗消毒 , 容易滋生细菌对水质造成新的污染 。专家建议一个月清洗一次饮水机 , 同理 , 对于接触饮用水的杯子和水壶等物品也要定期清洗+煮沸消毒 。所以 , 每个人都需做好个人卫生 , 避免到人群集中地 , 尽可能减少和陌生人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 并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