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规律]中医药抗疫的中国经验值得总结
【专家观点】
中医药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 实践证明 , 中西医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我国医疗优势 。尽管中医药抗疫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 , 但是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一直处于辅助地位 。这里面既有中医药自身原因 , 譬如缺乏较完备的中医传染病学科体系 , 有效方剂缺乏系统研究 , 无法拿出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与现代医学对话 , 也有相关部门缺乏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自信 , 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 。种种原因导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尤其是新突发传染病的优势特色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发挥 , 中医药在外感时病中“不必尽剂”的强项 , 逐渐蜕化为百姓心中专擅调理的“慢郎中” 。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医药的一次实战演练 , 是挑战也是机遇 。经过这次实战 , 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优势再次被世界关注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 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 , 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 ,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笔者认为 , 应将中医药深度融入公卫应急管理体系 , 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中找回位置 , 以便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 实现更大作为 。
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 , 要给中医药以“位” 。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的“中西医并重”方针 , 首先要从法律上、制度上给中医药第一时间、全面参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以保障 , 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条件成熟时 , 建议设立中医药传染性疾病防治专门机构 , 运用传统中医防疫、治疫理论 ,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挖掘中医药在疫病防治方面的规律、特色 , 构建疫情预测预警长效机制 , 为国家防疫提供决策参考 。
加强中医传染病学科建设 , 夯实中医防疫队伍 。目前 , 中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科学研究、学科发展目标、学科方向等方面还处于思路不清、着力点模糊的状态 。应抓紧梳理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的思维、方法、技术优势 , 更要清晰认识到不足与短板 , 扬长避短 , 从学科体系发展角度做长远谋划 。针对中医药在疫病预测方面的优势 , 组建相对稳固的团队 , 集合多学科联合攻关、形成常态化工作 , 适时动态预警 , 构建中医疫病预测预警体系 。要推进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医院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 , 培养符合中医思维的传染病防治人才 , 掌握中西医两套系统并且做到两手硬 , 而不是两个“半瓶子醋” , 西医不精 , 中医不深 。
加大科研倾斜力度 , 给中医药“作为”助力 。建议扶持中医药人员或中西医结合人员 , 遵循中医科研思路 , 深入挖掘中医疫病诊治规律 , 尤其是加大中医预测预警方面的特色优势发挥 。既往的五运六气预测突出了自然气化因素 , 但对社会、经济、人口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关注度不够 。尤其是涉及大范围、多因素的动态研究 , 不仅要注重运气因子间的组合序位及相互关系 , 还要注意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同时 , 注重对疗效确切的经典名方的药理机制研究与二次开发 , 以及中医预防、消毒干预措施 。如辟疫香囊的研发 , 结合现代科研方法阐述其作用机制 , 注重实效 , 以便在出现疫情时 , 第一时间拿出具有可靠疗效的中医方案供各地参照执行 。
推荐阅读
- 中医中医药文化展走进广州小学校园
- 治感冒抗流感 连花清瘟多角度治疗好得快
- 中医药补齐知识产权保护短板 中医药发展才能“不掉链子”
- 病毒新华时评:病毒溯源调查必须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
- “诊治”隐患点、疏通马路边沟和排水沟渠 房山区窦店镇全力应汛
- 中医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被授予江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 发热门诊北京中医药条例草案征求意见,二级以上公办中医院应设发热门诊
- 北京中医药条例征民意: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应建发热门诊
- 中医北京中医药条例征民意: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应建发热门诊
- 以岭药业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