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翁婿种田擂见分晓 “老把式”输得心悦诚服

[农民]翁婿种田擂见分晓 “老把式”输得心悦诚服
文章图片

图/王伟宾
□河南日报记者 赵春喜 本报通讯员 张会丽
广阔天地 , 春光无限 。
还记得本报2019年3月22日刊发的《翁婿摆开种田擂》那篇报道吗?时隔一年 , 种田擂见了分晓 。
4月15日 , 随着最后20亩地收获的花生顺利出手 , 扶沟县包屯镇高岗村郭向军拨响算盘珠 , 终于把账算清楚了 。
去年 , 郭向军种田总收入286413元 , 扣除成本 , 平均每亩净收入2200多元;岳父郝三安种的田 , 平均每亩净收入1900多元 。
【[农民]翁婿种田擂见分晓 “老把式”输得心悦诚服】至此 , “翁婿种田擂台赛”落下帷幕 , 女婿郭向军“夺冠” 。
去年 , 翁婿二人摆开种田擂后 , 就明争暗斗 , 都憋着一股子劲儿 , 要土里刨“金” 。
“70后”的郭向军 , 是个不服输的硬汉子 , “只要瞅准想干的事 , 哪怕背着石头上山都肯做 。 ”
他又是个爱学细做的人 , 不打无准备之仗 。 他的秘诀是:上网巧取经 , 科学种庄稼 。 上政府网 , 学政策、定方向;上农业网 , 学技术、看行情;县乡农技站是他得空就去的“辅导站” 。
在每个关键生产环节 , 郭向军都要先上网、再种田 。 种什么庄稼 , 选用什么良种 , 土地如何整理 , 怎样田间管理等 , 他都认真学习 , 并问计于县乡农技人员 。
他还从网上取经 , 把土地变成了“杂货铺” , 实行小麦辣椒套、辣椒花生套、玉米西瓜套、西瓜白萝卜套、玉米红薯套等间作套种 , 提高复种指数和产出率 。
连他用的良种、肥料以及农业机械 , 也是上网“货比三家后”购买的 。
电商 , 是郭向军的又一鲜招 。 他与别人合伙开设了网店 , 将自己种的农产品挂到网上销售 , 并利用微信朋友圈拓宽销售渠道 。
“‘庄稼活不用学 , 人家咋着咱咋着’过时了 。 要我说 , 庄稼活必须学 , 学得慢了落人后 。 ”郭向军告诉记者 。
郝三安呢 , 天天在地里摆弄庄稼 , 下绣花功夫 , 一点儿也不敢放松:要是让女婿抢了先 , 种田“老把式”的脸面往哪儿搁?
乡亲们都拭目以待:是种田“老把式”的路数多 , 还是新时代后生的招数高?
最终结果 , 无论是产出率、净收入还是销售渠道 , 女婿郭向军都技高一筹 , 翁婿种田擂台赛分出了胜负 。
岳父郝三安输了 , 但他输得既心服 , 更欣慰 。 老汉在家里设了一桌简单的“状元宴” , 请去年做见证当裁判的亲戚作陪 , 让女婿郭向军坐在了上首的“状元”位上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一代更比一代强 。 咱们老一代人可以放宽心啦 , 不要再发愁地没人种了 。 ”郝三安一席话 , 众人拍手叫好 。
短评
“政策定心人壮胆 , 广阔天地任发展 。 今日摆开种田擂 , 年底看谁当状元 。 ”去年 , 长期在外打工的女婿郭向军毅然回乡当农民 , 岳父郝三安强烈反对 , 二人公开“亮剑” , 摆起种田擂 。 时隔一年 , 胜负已分 , 女婿获胜 , 岳父既心服 , 又欣慰 。
心服 , 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 , 女婿虽经验不足 , 但会管理、懂技术、有想法 , 让种田的“老把式”自愧不如 。 欣慰 , 因为“地有人种了” , 新农人带回新理念 , 让新时代的农村充满生机和希望 。
事实上 , 女婿成功并不意味着岳父失败 , 一场种田擂也让代表传统农民的岳父认识到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 为日后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 亿万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 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 需要更多像郭向军这样热情与能力齐备的年轻人 , 来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 (郭北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