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杂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疫情过后


「餐饮杂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疫情过后
文章图片
不管是做餐饮 , 还是做其他任何产品 , 第一步都是深刻洞察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 。
可以这样说 , 谁能更深刻地洞察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 把握消费者心理 , 谁就更有竞争力 , 更能抢占先机 。
就像这次疫情 , 现在全国各地基本上复工了 , 但餐饮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 一些品牌店和老店生意爆好到需要排队 , 而一些店却门可罗雀 。
那些生意差的店并不是菜品 , 位置 , 服务有啥问题 。 这背后其实就两个字:信任 。 信任就是品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也是消费者的重要需求 , 我信任你 , 才会选择你 。
如果洞察到消费者有信任的需求 , 老板就会想方设法做品牌建设 , 通过种种举措建立信任 。 相反 , 如果没有洞察到做信任需求的老板 , 可能就觉得开店就是简单的做买卖 , 我提供菜品 , 你付钱来吃 。
思维格局不一样 ,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千差万别!
那么这次疫情给消费者的需求带来哪些变化呢?
消费者会更注重品质 , 健康
这次疫情让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比如出门戴口罩 , 回家第一件事情是洗手 , 少吃生冷食物等等 。 大家的健康意识都增强了 , 所以 , 像以前一些卫生状况的苍蝇馆子 , 夫妻店可能会生存艰难 。
消费者会更理性 , 注重性价比
因为疫情带来的收入锐减 , 整体经济况状不容乐观 , 消费者会更趋于理性 。 像我昨天一样 , 本来打算去吃小龙虾的 , 如果是以前 , 肯定就直接去了 , 但是昨天却没有去 。 自己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笔账 , 吃一顿龙虾 , 花费一两百 , 如果自己买菜做饭 , 节省点都能吃一周了 。 以前是可吃不可吃 , 那就吃 , 现在是可吃可不吃那就不吃 。
性价比也不是单纯的便宜 , 而是保证菜品品质下的便宜 。 吉野家推出了9.9的套饭 , 海底捞十八汆一碗炸酱面只要9.9元 , 肯德基也推出了9.9的套餐 。
这些大品牌都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势控制食材成本 , 而我们小门店基本上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 这就要求我们有更高的效率 。 怎样通过内部的优化节省人工?怎样和房东商量减租等?怎样调整菜单结构 , 降低食材损耗 , 水电气开支等?都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 。
消费者外出就餐频次减少 , 消费信心不足
【「餐饮杂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疫情过后】这次疫情 , 在家待了三四个月 , 大家基本上养成了在家里吃饭的习惯 。
前两天和你做卤菜店的老板聊天 , 他说:说来也怪 , 疫情对我们基本没啥影响 , 反而让我店里的营业额足足高了快一倍 。 其实原因很简单 , 就是人们都在家里吃饭 , 而卤菜因为方便 , 可带走 , 完美地契合了家庭用餐的需求 。 类似的 , 卖菜的 , 社区超市 , 生鲜店都迎来了增长 。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就直接干起了摆摊卖菜的生意 , 他说现在开店 , 开一天 , 亏个几百 , 还不如卖菜赚点生活费 。 等消费者恢复得差不多再开门不迟 , 如果市场一直这样低迷 , 也可能直接放弃餐饮 。
疫情是一轮大洗牌 , 也是一个加速器和放大器 , 它把餐饮行业长久存在的问题一下子暴露了出来 。 比如以前消费者不怎么重视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一些老板思维固化 , 浑浑噩噩但是生意还不错 , 现在有了危机感;以前没做会员 , 没有自己的私域流量 , 不能和消费者产生深度链接的店也很危险 。
「餐饮杂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疫情过后
文章图片
未来的格局是什么呢?
一些大品牌和区域品牌店 , 因为解决的信任问题 , 而且有供应链优势 , 会更加强势 。 比如 , 老乡鸡前面一段时间开发布会进军全国!
一些多年老店 , 因为有回头客和特别的价值体验 , 也会活得不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