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围攻十日 功败垂成:淞沪会战第一阶段的中日攻防战( 三 )


文章图片

加贺号航母
14日 , 国民政府将全国战场划分为四个战区 , 其中淞沪地区就属于第三战区 , 由冯玉祥和顾祝同担任战区正副司令长官 , 张治中则改任第9集团军司令 , 负责指挥上海浦西市区作战 。 此时他所指挥的部队不仅仅只有87师和88师 , 第56师、98师和独立第20旅也都已经先后到达 , 16日第36师也抵达上海参战 , 在这5个师又1个旅中 , 36师、87师、88师是由原来首都警卫军发展而来 , 98师则是陈诚土木系的骨干部队 , 都是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 , 更是第一批调整师(也就是俗称的“德械师”) , 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 。 配属炮兵部队有炮兵第3团24门75毫米山炮、炮兵第8团16门150毫米榴弹炮和炮兵第10团(欠1个营)16门150毫米榴弹炮 , 其中炮10团的德制150毫米榴弹炮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榴弹炮 , 全军总共才只有两个团48门 。 另外 , 还有中国仅有的装甲兵团战车营第1连、第2连的约30辆坦克参战 。 这样的阵容 , 就当时的中国军队而言 , 绝对是豪华配置了 。
『日军』围攻十日 功败垂成:淞沪会战第一阶段的中日攻防战
文章图片

德制150毫米榴弹炮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火炮
当天 , 中国军队的攻势相当凌厉 , 87师进攻杨树浦、88师进攻虹口 , 夺取了一些外围据点 , 但伤亡很大 , 264旅少将旅长黄梅兴阵亡 , 他也是在淞沪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少将 。 15日、16日 , 中国军队并没有继续全线进攻 , 而是在调整部署 , 准备下一步总攻 。 日军在这两天的反击都被击退 。
17日 , 87师和88师再次发动总攻 , 经过激战基本肃清日军外围阵地 , 将日军压缩到租界狭小区域内的曲尺状防线 。 18日 , 中国军队再次暂缓攻势 , 调整部署 。 19日 , 投入35师、87师、88师和98师 , 在坦克掩护下发动总攻 , 担负中央突破的36师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冲到了汇山码头 , 但被码头上坚固的铁栅门所阻 , 一时无法突入码头 , 随即遭到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 , 伤亡惨重 , 不得不退回唐山路 。 87师也未能攻占日军核心阵地公大纱厂 , 形成胶着 。
此次突贯作战虽然未能一举实现预期目标 , 但将日军曲尺状战线左右两翼基本割裂 , 左翼虹口方向日军被压缩在陆战队司令部和公大纱厂等少数几个核心据点 , 右翼杨树浦方向日军态势更为危急 , 被迫在百老汇、公平路一带放火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进攻 。 还有200多人在中国军队的围攻下逃入公共租界 , 被英军缴械 。
但是中国军队连日苦战 , 兵锋已显钝态 , 在接下来的几天始终难有进展 , 全线都陷入胶着 。 到了22日 , 来自日本本土的陆军第3、第11师团开始在宝山登陆 , 战局顿时逆转 , 战场主动权随之易手 , 双方攻守态势也就此换位 , 围歼六千日军陆战队的计划最终功败垂成 。
作战失败的原因
中国军队以绝对优势兵力 , 还有重炮坦克支援 , 居然连续猛攻十天都没能肃清在上海的六千日军 , 结局确实令人扼腕叹息 。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日军装备精良 , 训练有素 , 而且充分吸取了“一二八事变”的教训 , 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 防御工事火力配系都早有计划 , 同时还拥有海空火力优势 。 反观中国军队方面 , 思想上还延续着“一二八事变”的经验 , 认为日军不过尔尔 , 各方面几乎没有进步 。 战略上又受政治外交掣肘 , 错过了最有利的时机 。
『日军』围攻十日 功败垂成:淞沪会战第一阶段的中日攻防战
文章图片

淞沪会战中在上海市区作战的中国军队
具体分析 , 从军事上来说 , 首先指挥上有不足 。 张治中虽然早就提出“先发制人”的作战方针 , 但是战前的各项准备却很不充分 , 连怎样对付汇山码头的铁栅门都没有任何预先准备 , 结果让部队密集拥挤在门前 , 在日军猛烈火力下遭受了惨重伤亡 。 张治中本人指挥部设在南翔 , 远离前线 , 不能迅速根据战况及时改变部署 , 对几个师的攻击进度始终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