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互联网巨头相继筑起“信用”高墙 个人征信数据商用仍临合理化难题
本文插图
今年4月中旬 , 由美团推出的“信任分”进入了内测阶段的消息不胫而走 , 互联网巨头们的“信用”生意也迎来新的入局者 。
业内预测 , 未来美团金融版图或将进一步扩充 , 上线美团版“借呗”、“余额宝”等功能 , 不仅可以通过“信用分”享受到理财专享包特权 , 也不排除将外卖、住宿、金融等一系列业务与信用体系打通的可能性 。
随着各种“信用分”的到来 , 个人征信数据是否可被合理化商用的疑问也再次抛向大众 。 行业人士认为 , 数据只有流通利用起来才有价值 , 但必须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权利 。
而监管人士则认为 , 信用信息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金融概念 , “信用信息+”模式导致专业问题综合化 , 进而扩大化和泛化 , 若不及时校正 , 将对征信系统和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有害无益 。
信用生意已成互联网巨头标配
美团“信任分”入口位于美团APP“我的钱包”中 , 由于尚在测试阶段 , 所以仅有部分优质用户可见 。 用户同意《美团信任分服务协议》之后 , 便可查看到当前的“信任分”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美团“信任分”是美团对用户身份信息、行为特征、金融表现、履约历史四个维度的综合评估分 。 其中 , 不同分值的美团客户可以享受美团互助、金融产品等权益 。
以去年6月美团上线美团版的互助保和美团互助为例 。 490分以上的用户就有机会免费加入 , 最高可享百万保障 。 560分以上的用户有机会使用美团版“花呗” , 买单月付功能 。 业内也预测 , 未来美团金融版图或将上线美团版“借呗”、“余额宝”等功能 。
【华夏时报■互联网巨头相继筑起“信用”高墙 个人征信数据商用仍临合理化难题】也就意味着 , 未来用户可以通过“信用分”享受到理财专享包特权 , 也不排除后期将外卖、住宿、金融等一系列业务与信用体系打通的可能性 。
如今 , 美团的“信任分”也测阶有一阶段了 , 阿里的芝麻分以及腾讯的支付分也逐渐覆盖更多消费服务场景 , 完善自有的征信体系似乎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暗自较量的标配 。
这其中 , 芝麻信用分正式上线时间最早 , 从2015年1月上线至今 , 芝麻信用分服务场景已经覆盖到百余场景包括信用卡 , 消费金融、融资租赁、酒店、出行等 。
2019年10月 , 腾讯推出了微信支付 , 截至目前其场景也覆盖到充电宝免押租借、先乘后付、微信机上付等数余个 。 而2016年诞生的京东小白信用已经触及信贷、租赁、出行、生活、商城、职场、校园等多个场景或者垂直领域 。
当前 , 各类“信用分”已经让人们实现了出门可以分文不带 , 凭“信用”就可以吃饭购物、交通住宿、旅游度假等 。 另一方面 , 随着各种“信用分”的到来 , 个人征信数据是否可被合理化商用的疑问也再次抛向大众 。
个人征信数据是否可被合理化商用?
日前 , 一则关于芝麻信用隐私权的纠纷案件在业内引起热议 。
此案件中 , 原告通过支付宝客户端开通“芝麻信用”服务 , 同时签订《芝麻信用服务协议》 , 原告授权被告可以向合法提供其用户信息的主体采集信息 。 后原告收到芝麻信用平台发出的执行案件信息 , 原告为被告侵犯其隐私权 , 要求被告删除该信息 , 并赔偿其个人征信损失50000元 。
而被告辩称 , 被告采集的被执行人信息来源为某高院 , 属于可公开内容 , 且被告提供的被执行人信息仅原告本人可以查阅 , 未侵犯原告隐私权 。
最终 , 法院认为 , 被告向原告提供“芝麻信用”服务基于双方协议 , 收集使用原告主体信息取得原告同意 , 采集原告系被执行人的信息来自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 , 并仅向原告本人提供了有关信息 , 属于对个人征信数据的合理化商业使用 , 不构成侵犯个人隐私权 。 遂判决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
推荐阅读
-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对于陆正耀“背后”的愉悦资本来说,反思才是第一要务
- 互联网的一些事|QuestMobile:2020 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 12.9%
- 互联网的放大镜TB|vivo X50Pro发布,小米10瞬间不香了?
- |传统互联网产品经理正在消失,如何自救?
- |搜狐畅游的修仙往事:当互联网公司开始“拜神信教”
- 厦门名记|背靠小米、华为,中国巨头喜提全球第一,靠卖芯片年赚23亿
- 互联网乱侃先生|国产机们不用再看高通脸色?超级芯片巨头入场,GPU比高通强很多
- 基建新基建按下互联网保险“加速键” 慧择头部效应凸显
- 36氪|36氪独家|TCL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创东智」获云锋基金亿元级A轮融资
- 跳动这是今日头条进军电商的前兆,他能成为新巨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