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影像地方志中的“单身女人”( 二 )


纪录片是一种社会交往
这部作品的拍摄手法是寻常的访谈和静观模式 。 纪录片的美学创新往往可遇不可求 , 震撼我们的是被激发的拍摄客体的表达和作者的巧妙发现 。 我有一个观点 , 认为“纪录片是一种社会交往” 。 有一些学者朋友对这个观点不很理解 , 但有人则聪明地指出这是受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的影响 。 的确 , 哈贝马斯的理论给了我鼓励和勇气 , 但是说纪录片是社会交往则更多来自于拍摄实践中的观察 。 你和被拍摄者的交往质量 , 直接影响了你纪录片的气息 , 也影响到了你可能发掘的素材的深度 。
影片中有一位叫东篱的当地作家 , 擅长写两性故事 , 在当地以情感叙事的小说为大众所知 。 她在影片中的表达十分安定从容 , 有世事洞明的感觉 , 她也坦裎自己的情感故事 , 甚至两性话题——因为若不涉及更多隐私细节 , 则感情故事其实是无法讲述的 。 她事无巨细地将自己多年的异性交往告诉给了导演、摄像机和未来的观众 。 东篱的名字被写进片尾字幕的剧务和策划里 。 后来导演告诉我 , 东篱是他和爱人的朋友 , 片中被拍摄的女性多是东篱的朋友 , 所以东篱在影片中还是一个召集人 , 这也因此让其他被拍摄者在镜头前感到安全 , 其讲述则全部是自然流露 。 因为她们的倾诉对象有时候是摄像机和导演林鑫 , 有时候则是东篱——她们的闺蜜 , 这让她们的讲述行为有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情感支点 。
一位女教师十分爱自己的丈夫 , 但在异地做生意的丈夫背叛了她 , 她坚决与对方离婚 。 后来她找过一位离异的同行 , 对方离婚不离家 , 财产一直搁在妻子那里 , 自己则一贫如洗 , 平时的香烟和吃饭都需要她来结账 。 她特别需要“老婆”这个称呼 , 所以言听计从 , 甚至为他付房子的月供 。 后来他妻子前来闹事 , 她自己身为教师 , 为了尊严决定分手 , 但是男士执意不肯 , 所以她最后付了分手费才了结此事 。 她后来认识一位广东的男朋友 , 一直若即若离 , 直到一天男友忽然要来和她加深关系 , 才知道他刚刚破产一无所有 。 她断然拒绝 , 认为他已经没有资格和她继续恋爱 。 一位女护士的情感态度十分淡泊:她当初与自己深爱的西安男士离婚 , 只是因为在计划生育年代 , 自己生了女儿 , 公婆不满意 , 所以主动撤出 。 现在的老公对她并不专心 , 有时候会和情人发生纠纷 , 还要求她去处理矛盾 。 她对男性的欲望了如指掌 , 只是觉得可笑 , 并没有其他激烈的反应 。 东篱本人的故事则更复杂——也许由于年龄已无优势 , 交往的异性朋友很多都喜欢在利益上占小便宜 。 她对男性十分失望 。 她本人是作家也是公务员 , 看到身边男士的日常和情感 , 觉得十分可悲:这些四十多岁的男人 , 每天喝酒 , 赶完这场赶那场 , 就是为了往上爬 , 身体和精神都垮了 。 “当今男人 , 是令人失望的一群人 。 ”东篱在片尾的这句话 , 说出了当下社会人生的悲剧 , 是对片中的情感或两性故事做出的最为深刻的诠释 。 有了这个结尾 , 整部作品就圆满了 。
铜川的“列女传”
林鑫的创作态度一如既往:“我只是一个忠实的纪录者” 。 我问他如何取舍素材 , 他说采访的人本来更多 , 但有的人物拍完了又后悔 , 就删掉了;有的拍摄素材不够 , 所以没法用 , 能用的就目前这些 。 这句话仍然显示了他在以前的纪录片比如《同学》(2009)中所体现的社会学调查性质——这就是他所遇到的铜川女人 , 因此具有某种偶然取样的概括性 。 这些单身女人多表现出一种自足自洽 , 虽然单身 , 但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 , 所以不慌不乱 , 虽然每个人价值观很不一样 。 另外她们在影片中也多是主动的叙事者 , 对自己的生活慷慨陈词 , 坦诚发表见解 。
导演并未去采访女性所讲述的男性 , 所以我们知道的是一半的真相 , 这似乎并不公平 。 但是我们对于女性讲述者所可能具有的偏颇 , 是有在日常生活磨练中所获得的认识能力的 。 影片事实上无法保证每个讲述都完全客观 , 但它能保证讲述者在镜头面前所呈现的表情的真实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