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起“东方红”( 二 )



50年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起“东方红”
文章图片
50年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起“东方红”
文章图片
中国各地的群众都按照时间表走上街头 , 在春末夏初的夜晚伸长脖子 , 寻找那颗移动着、闪烁着的小星星|新闻纪录片《宇宙高歌东方红》

《东方红》
模拟铝板琴的电子音乐

另外 , 关于这曲《东方红》 , 网上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 即它是用编钟演奏的 。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不对 。

网上所说的编钟 , 大多是指1957年河南长台关楚墓出土的13枚编钟(也有说是用1978年才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 , 就更扯了) 。 这套编钟出土时状态极佳 , 没过多久 , 科技工作者即以此试奏了《东方红》并通过广播全国播放 。 又由于编钟音色自带恢弘大气 , 后来北京站等许多车站或学校也用了这版音乐报时 。 于是 , “编钟版”成了《东方红》一个深入人心的版本 。

50年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起“东方红”
文章图片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看这套编钟|国家博物馆

但是 , 这13枚编钟是敲不出“7”音的 , 早在1959年即有学者质疑此版《东方红》里的“7”是否用了其他乐器 。 对于东方红一号乐音装置的主要设计者刘承熙来说 , 用这样一套不符合现代音律的乐器演奏 , 显然要冒着极大风险 。 据他回忆:

“北京火车站的钟声雄壮浑厚 , 我首先想到的是模仿它(即编钟版《东方红》) , 但是线路很复杂 , 结果没有采用 。 后来在北京乐器研究所和上海国光口琴厂的协助下 , 选中了铝板琴
的琴声 。 用线路来模拟铝板琴奏出的《东方红》乐曲 , 不仅声音清晰悦耳 , 而且线路简单 , 可靠性高 。 ”

50年前,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让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起“东方红”
文章图片
铝板琴|Wikipedia

铝板琴是一种和木琴构造类似的打击乐器 。 也就是说 , 东方红一号播送的其实是模拟铝板琴音色的电子音乐
, 即循环播放的《东方红》前8小节
。 这段音乐和编钟音色很不一样 , 具有浓浓的MIDI感 。 当时这样是因为条件所限 , 但现在来听的话 , 反而别有一种“跟宇宙对话”的侘寂之美 。


整整50年过去 , 东方红一号仍在原来的轨道上遥望当年创造出它的中国人 。 目前中国在轨卫星已超过200颗 , 它并不孤单 。

老一辈航天人逐渐交出接力棒 , 但他们的浪漫永不坍缩 。 那些“听得到”的浪漫 , “看得见”的浪漫 , 伴随着五十年前从卫星上扩散出的《东方红》声波 , 在茫茫宇宙中微小 , 而又磅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