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民阅读"新变化:无边界 零接触 智能化
新华社南京4月23日电 题:无边界、零接触、智能化——疫情下的“全民阅读”呈现新变化
新华社采访人员蒋芳、冯源
4月23日,迎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 。特殊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全民阅读也呈现更加多元的变化,阅读的力量更加彰显 。
你是否在“报复性”阅读?
“我喜欢科幻小说,感谢浙江图书馆的活动让我便捷地接触了这么多高质量的图书 。”4月19日,网友小李读完《三体》后在浙江图书馆微信公众号“21天阅读”栏目里上传书评,签到打卡 。
近期,浙江图书馆推出了“阅读静心,书香战‘疫’”系列活动,“21天阅读”栏目为读者推荐了15本佳作,读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阅读 。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数字化阅读日益流行 。南京市民李云戏言自己在疫情过后没有“报复性消费”,反而一直在“报复性读书” 。“我算了算最近的微信读书和喜马拉雅听书的总量,甚至超过了2019年全年 。”
“春日里、逛书店”在南京蔚然成风 。今年3月,南京市面向市民摇号派发电子消费券,其中图书消费券有700万元,覆盖全市198家书店 。清明小长假期间,南京书店总销售额超过100万元,图书消费券热度仅次于餐饮券 。
4月23日开幕的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专门设置了行业抗“疫”成果展示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介绍,协会于1月30日发出《数字阅读行业战“疫”倡议书》,各大网络文学平台积极参与,带动数千部获奖作品、传统文学精品和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佳作上线,《大江大河》《庆余年》《琅琊榜》等热门IP作品广受欢迎 。
据不完全统计,2月1日至29日,全国60家单位共设置了80余个免费阅读专区,用户总浏览量超过52.8亿人次,总阅读量超过72.2亿人次,总阅读时长超过3.3亿小时,总下载量超过2.4亿次,新增用户突破1亿 。
全民阅读呈现新变化
每年的4月23日,各类新书推荐和阅读推广活动扎堆,今年,不少活动搬到了线上 。打开一些出版社、书店或者读书会的微信公众号,就会看到密密麻麻的直播预告 。
江苏人民出版社学术编辑室主任卞清波近期也试水了几次直播“带货”,邀请相关领域学者共同推广《司马懿家族与魏晋历史》《诸葛武侯与三国时代》等书籍 。他告诉采访人员,“带货”收益有限,但带来的关注度不可小觑,“线上分享也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传播知识,推进全民阅读 。”
科技手段正在不断开拓全民阅读“入口” 。近日,北京72家实体书店陆续在美团外卖上线 。在南京,图书馆推出了“书服到家”业务,读者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享受“外卖”服务 。南京市建邺区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世界读书日期间,读者通过“书服到家”网上借阅图书,还可以领取免邮券用于预约还书,相当于超值包邮 。
手机、平板看书很普遍,但很多读者仍然喜欢看纸质书,更有阅读的意境 。近日,浙江图书馆推出了“无边界图书馆”业务,打通线下空间与线上平台,为读者提供更灵活的阅读体验 。
24小时书房也在恢复运营 。江苏省扬州市为每个城市书房都配备了“一站式”阅读体验服务,方便读者自助办证、阅览、外借、数据库检索和二维码书刊资源下载等,书房实现无人值守,依靠人脸识别管理 。“如今,24小时书房靠的不仅是情怀和灯光,还有不断提升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 。”扬州市图书馆负责人说 。
社交间隔期,正是读书时
疫情期间,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生们在线上发起了一场“好书悦读”沙龙 。该活动发起人表示,“‘宅’不是空虚的代名词,相反‘宅’时光是阅读充电的好时机,我们聚在一起,计划每十天读一本书,分享和记录心得 。”
当前社交活动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阅读中汲取力量 。阅读的影响不仅仅是抽象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具体的“开心明目利于行” 。
“阅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情绪疫苗,帮助我们抵抗病毒 。”作家麦家说,最近他有了更多的读书时间,在阅读中思考人生 。“我们总是鼓励小孩多读书,却放任自己不读书,这也是一种‘病毒’ 。大家不如趁着疫情期间社交活动减少的时机,守在家里多读几本书,以‘读’攻毒 。”
推荐阅读
-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长期被忽视的不平等
- 没结束!美军又一艘万吨巨舰暴发疫情
- 推荐继武汉后,牡丹江也要开展全民核酸检测,要推广至全国吗?
- 菲律宾首都拥挤又遭疫情,政府现金鼓励迁移乡村吸引六万人
- 疫情中国援苏丹抗疫医疗专家组与苏方开展疫情防控和诊疗交流
- 疫情欧盟即将开放边境 欧洲航安局发疫情高危机场名单
- 真相丨疫情+抗议 双重危机笼罩美国 美政府却在四处“找茬”
- 条件集中核酸检测为武汉适时调整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创造了条件
- 美国骚乱愈演愈烈 疫情防控雪上加霜
- 新华国际时评:疫情下仍不减制裁 美式霸道太不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