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故宫消防志:明清时期故宫如何防火

公元1420年 , 故宫的前身——紫禁城在北京建成 ,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质结构宫殿群 , 它对防火的要求极高 , 如何保护宫殿免遭火患 , 是明清历朝君主都要面对的艰难命题 。
[故宫]故宫消防志:明清时期故宫如何防火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建筑多有高翘的飞檐和高耸的屋顶 , 这些建筑特征有着雷雨天气云层放电的隐患 , 而北京夏秋多雷雨 , 紫禁城作为明清时期北京最高的建筑更甚 。 此外 , 其依山傍水的中国传统风水格局 , 也让木材料更易受潮起电 , 工匠们巧妙的在宫殿的屋脊两端各设置了一个引雷装置——“鸱吻(又名鸱尾)” 。 它与一条细铁丝连接 , 直通地下 , 既显示了皇家的威严又使房屋免遭雷电破坏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鸱也有着辟除火灾的寓意 。 在建造銮驾、文库等重要地点时 , 宫体均采用硬山式黄琉璃瓦屋顶 , 而不露出木构件 , 同样也可减少雷电起火的可能性 。
[故宫]故宫消防志:明清时期故宫如何防火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 , 紫禁城修有内金水河、外金水河两条水系 , 它们兼具宫内排水和保障消防用水的作用 。 宫中还设有铁、铜、鎏金铜大缸308口 , 是明清两代为防火而设置的储水缸 , 有专人负责保障全年储水 , 也被称作“吉祥缸” 。 直至今日 , 仍有部分“吉祥缸”被用来消防储水 。 明清时期 , 宫中已经诞生了一批专职的“消防队员” 。 清康熙年间 , 设有防火步军 , 至雍正年间 , 又专设火班 , 人数不下三百人 。 他们所使用的是一种叫做激筒的消防设备 , 最早见于中国宋朝 , 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将水喷射而出 , 扬程可达20米 , 因其操作简便 , 在清代甚至民国时期的消防史上都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雍正时期 , 清朝曾将激筒送予李氏朝鲜 , 这说明当时故宫的消防装备和消防水平已经较为先进 。
[故宫]故宫消防志:明清时期故宫如何防火
文章插图
【[故宫]故宫消防志:明清时期故宫如何防火】清朝故宫火患相比明朝大幅减少 ,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清朝皇帝在宫中各处修建了长达4000米的封火墙 。 墙面没有门窗和木质装饰 , 最大程度阻挡火势蔓延 , 减少损失 。
新中国成立后 , 故宫的消防设置变的更加严谨 , 而曾经的消防措施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但它们在故宫消防史上的印记 , 是不会被人们淡忘的 。 正是这样的防火意识 , 才让我们可以在今天更好的欣赏故宫之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