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钱学森葬礼:三军仪仗队为其抬棺,几十万人送行,第二日天降大雪


钱学森:钱学森葬礼:三军仪仗队为其抬棺,几十万人送行,第二日天降大雪
文章图片
钱学森:钱学森葬礼:三军仪仗队为其抬棺,几十万人送行,第二日天降大雪
文章图片
钱学森:钱学森葬礼:三军仪仗队为其抬棺,几十万人送行,第二日天降大雪
引子

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 用之所趋异也” 。 司马迁之所以在当时能够写下这样的千古名句 , 是因为他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遭受宫刑 , 但即使获得如此之辱 , 他却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 , 反而是发奋著书 , 表达出如此可贵的生死观 , 体现出他为了实现心中理想甘愿受辱 , 坚忍不拔的精神 。
张思德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 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 张思德于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中 , 他在自己十八岁那年参军 , 二十二岁时入党党 。 亲身参与了长征 , 连续两次经历人迹罕至的雪山与草地 , 为革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 1944年9月5日 , 张思德和战友们一同执行烧炭任务 , 然而在挖窑洞的过程中窑洞意外塌方 , 在这个危难时刻张思德第一时间将身边的战友推了出去 , 而他却被埋在了窑洞中牺牲 , 此时此刻的他不过刚29岁 。
钱学森正文
臧克家曾经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 ,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 他还活着” 。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 , 明快直接的表达出作者的观点 , 使用简单的对比手法来描写两类人 , 烘托出伟大的人越来越伟大 , 卑劣的人越来越卑劣 。 新中国成立至今不到百年 , 但却取得了这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 离不开上一辈人的奉献 , 他们虽然已经逝世 , 但在我们的心中他们却始终未曾离去 , 一直在默默守护着我们 , 今天要来给大家介绍的 , 就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国家刚刚遭受了几十年战火的摧残 , 祖国河山百废待兴 , 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刻 。 在那个时间节点有许多华人在外留学 , 取得了不菲的科研成果 , 他们如果愿意归国建设 , 就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在国外的优渥生活 , 还要遭受外国人的层层阻拦 , 有一些人在这个抉择下选择拒绝回国 , 享受国外的生活 。 但钱学森并不一样 , 他为了尽快回到国家 , 历经了种种磨难 , 甚至还被美国抓入监狱 , 但即使如此他却始终未曾放弃 , 最终终于打破阻拦 , 踏上了归国的邮轮 。
回到祖国之后的钱学森 , 一刻不停的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之中 。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 , 在国际社会上还要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 , 在这个危难关头 , 只有尽快研制成功原子弹才是唯一出路 。 而钱学森最终不负众望 , 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试爆原子弹 , 三年后 , 氢弹也试爆成功 , 自此中国也成为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 在国际社会上掌握了话语权 , 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的奉献 。
  • 伟人终有离去的那一天 , 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 , 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 享年98岁 。 钱学森逝世之后 , 亲属朋友们在他居住的家中建了一个简易的灵堂 , 周边居住的群众自发的去吊唁哀悼 。
钱学森的葬礼:三军仪仗队为其抬棺 , 几十万人送行 , 第二日天降大雪 。 钱学森的灵柩上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 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都参加了这场遗体告别仪式 , 除此之外 , 数十万群众都默默站在街道两侧 , 在他们的面孔上或是悲痛或是肃穆 , 场面十分悲壮 , 每一个人都依依不舍的送别这位伟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