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不再]天才也是不断“刻意练习”获得的熟练感,别再看一万小时定理

刻意练习是如何让我们优秀的
【[南音不再]天才也是不断“刻意练习”获得的熟练感,别再看一万小时定理】刻意练习也是一本我想看的书 , 其中开头的一万小时定理就很吸引我的注意 , 总是能看到大小行业鼓吹一万小时定理 , 似乎成为在行业内努力的人的标配 , 没有达到也就从侧面说明不喜欢在此行业中生存 , 其实情况也并非如此 , 本书也给出很多解答的方向 。
一、一万小时并不是真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 , 社会上都流传着一种一万小时定理的思想 , 大体就是说一个人在一个领域花费一万小时的时间就能成为业内的大师级人物 , 因为根据他们的统计调查 , 很多行内大师都是有一万小时的练习时间 。 所以这成为很多人懒惰的理由 , 只要学习一门新技能想到需要有一万小时的练习才能学会 , 立马就放弃了 , 退堂鼓打的比谁都响 。 可是你也不用成为业内顶尖的人物 , 有个ted演讲说的好 , 其实能熟练掌握一项技能 , 比如会弹尤克里里这类的 , 其实只需要将近20个小时的时间 , 其中的时间也可以分开一点点地学 , 不用刻意积累一大段时间去学好我们的知识 , 一万小时其实是个悖论 。 只要你花费将近20小时的时候 , 玩转一件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
[南音不再]天才也是不断“刻意练习”获得的熟练感,别再看一万小时定理
文章图片
二、走出舒适区才能表现有进步
很多人都有这种错觉就是那些入行越久 , 经验越丰富的人一定比实习生做得好 。 最大的例子就在于医生这个行业了 , 那些入行多年的老中医被人们所敬仰 , 因为他们看过许许多多的疑难杂症 , 也能更快地确定患者的情况以及相对应的药方 , 有的比较出名的医生还门诊难求 。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 在数据匹配如此发展的今天 , 经验可以用数据库的资料代替 。 只要有想法阅读 , 就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经验丰富的医师 , 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 关键在于经验丰富并没有给老医师带来帮助 ,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书中说到有医院引入一台临床操作的仪器 , 经验丰富的医师和刚来的实习生学习进度没有很大的差别 , 这也证明经验并没有能让老医生遥遥领先其他实习医生 , 况且有研究表述 , 长期重复一件事而不去思考 , 事情之后越来越差 。
这就要谈到走出舒适区这件事 , 舒适区就是你觉得这件事完全能把握的一个范围 , 稍微走出一点会有个叫做甜蜜区的地方 , 那个区域充满挑战但是却不会让你以失败告终 , 你的大脑也会乐于看到挑战来激发脑活力 , 所以 , 在甜蜜区里 , 你会越走越远 , 越战越强 。 走入甜蜜区的方式有 , 给自己增添难度 , 在每一次行动中思考下一步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一步错误有什么补救的方法 。
[南音不再]天才也是不断“刻意练习”获得的熟练感,别再看一万小时定理
文章图片
三、奇才还是天才 , 他们都脱离不了练习
你一定在大大小小的媒体中听到过天才奇才的事件 , 什么二十小时学会c语言 , 什么快速背出一连串不规律的数字 , 数不胜数 。 在惊讶他们的本领同时 ,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能做出他们那样的事情 。 就拿有趣的绝对音感来说 , 这个绝对音感就是能在全音域内辨别每一个音符 , 误差在半个音调上 , 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 所以绝对音感只出现在极少数的人身上 , 而经过人们的不断摸索和训练证明 , 只要加以专业的练习和时间的打磨 , 一般一年就能有接近绝对音感的能力 。 这个一般人肯定不会相信的 , 可以看看本书原文是如何叙述的 。
[南音不再]天才也是不断“刻意练习”获得的熟练感,别再看一万小时定理
文章图片
还有一个奇才我们比较关注的就是自闭症奇才 , 他们可能有社交方面的障碍 , 但是或许在某一门学科当中有出众的天赋 , 比如那些数学大师 , 还有记忆专家等 。 不过 , 如果我告诉你这其实和他们的病症没有关系 , 只是他们能抛开外物的干扰 , 全心全意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有关系呢 ,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有能力一直沉浸于自己的思考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 , 也就能学到自己的东西 。 笛卡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 , 他幼年多病 , 起床之后会头晕一阵 , 老师允许他等没事了再起床上课 , 他就是在自己的房间里观察蚊子 , 发现无论文字怎么飞舞 , 都能用墙角的坐标表示 , 于是乎他每天都开始想这件事 , 进而形成了他们的笛卡尔坐标系雏形 。 沉迷其中和不断思考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