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亲密感是怎么样形成与发展的
谢邀!
形成:
谈到青少年的亲密感,就不得不追根溯源到人的本能,包含社会交往、家庭、被社会排斥、社会声望、性、力量、独立等等,而亲密感又是社会交往等本能的高级表现形式之一。
婴儿对父母的依恋其实就是一种朦胧的、不够具化的亲密感。三岁左右的儿童逐渐产生“物权”意识,即分“你的”和“我的”。儿童时的朋友和友谊是以共同的活动为载体的,不是真正亲密的关系,但也开始愿意同对方分享私人的的话题。
【青少年亲密感是怎么样形成与发展的】 青少年时期伴随着对父母依恋的减退,同时烦恼、苦闷和孤独等情绪体验随之而来,出于对人的本能、发现自我、赋予自我存在意义的需要,开始尝试寻找同一感。在这个寻找同一感的过程中,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彼此关心、了解、理解,从而建立亲密关系,产生了亲密感。
“青少年亲密感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
1.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发展理论。沙利文强调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对亲密感的影响,认为亲密感的形成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沙利文认为随着儿童的成长,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显得重要,如果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带来安全感,而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就会带来焦虑感。沙利文认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人际交往需要。青少年期的主要人际需求就是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需求。青少年的亲密关系首先是在同性同伴关系中发展起来,后来才发展到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在青春期前阶段,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开始降低,把注意力转向同性同伴,通过交往与少数同伴建立了亲密关系。成为好朋友的青少年变得无话不谈,甚至也开始谈论个人的秘密,逐渐建立起一种诚实与信任的友谊。这种同性同伴亲密关系的形成对异性亲密关系建立非常重要。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异性亲密关系也开始变得重要起来,两性的恋情开始出现。
2.埃里克森的亲密感观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普遍性的心理社会性任务需要完成,如果完成,就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如果没有完成,就会产生心理社会性危机。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发展同一性,避免同一性混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亲密感,克服孤独感。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只有建立了自我同一感才能获得真正的亲密感,没有形成安全的自我同一感的青少年往往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在这种亲密关系中失去自我。另外,他还指出在真正的亲密关系中,两个人的同一性会发生融合,但任何一方都不会失去各自的同一性。因此,埃里克森认为形成安全的自我同一感是青少年建立真正亲密关系的必要条件。
3.青春期的依恋理论。依恋是指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心理联结与情感纽带。心理学家鲍尔贝认为在早期亲子互动中,婴幼儿形成了有关自我和他人的内在心理表征,即内部工作模型。这种心理表征会对个体在依恋关系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个体理解并预测环境、做出生存适应反应、建立并保持心理安全感的基础。内部工作模型是一种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表征模型,包括两种成分:自我意象与他人意象。自我意象即有关“自己是否是一个能够引起依恋对象做出有效反应的人”的心理表征。他人意象即关于“依恋的对象在自己需要支持和保护时是否会是一个能够及时做出反应的人”的心理表征。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理论认为婴幼儿时期,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随后亲密关系甚至恋爱关系的原型。 根据“内部工作模型”的观点,在婴儿期具有安全依恋的儿童在青少年期会形成一个更积极健康的亲密关系,获得亲密感。在婴儿期不安全依恋的儿童,青少年时期对他人的拒绝非常敏感,对于亲密关系的形成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发展:
1、“友谊”含义的变化。进入青少年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青少年的社会判断能力也更准确,社会判断更多的以人的内在心理特征进行。在理解友谊的时候将亲密和忠诚看得更重。青少年之间的朋友关系越来越亲密,越来越重视朋友之间的忠诚和相互接受。
2、亲密性表现的变化。青少年和儿童相比,除了在理解友谊的时候将亲密和忠诚看得更重以外,他们对于朋友的了解,对于朋友的反应,感同身受的程度,以及化解矛盾的方式都表现出更多的亲密性。主要表现在:(1)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对于朋友生活中更为隐秘、更为私人化的一面也开始有所了解;(2)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好朋友也会做出更为积极的回应,而且也更能容忍对方的个性甚至缺点;(3)青春期的青少年,当他们在帮助别人或者安慰别人的时候,变得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更为敏感,对他人的理解更为深刻;(4)青春期的青少年, 好朋友解决彼此矛盾的方式也发生转变,越来越能以协商的方式化解矛盾。
3、亲密对象的变化。 在整个青少年期,青少年与同伴之间的亲密行为急剧增多,而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相对有所下降。青少年时期,与同性朋友的亲密关系迅速发展,与异性的亲密交往也开始出现。
4、从同性交往向异性交往转变。小学阶段的友谊关系有明显的性别分离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逐渐由与同性交往向与异性交往过渡。在青少年时期,男女混合的群体交往或活动成为过渡的中间状态。以后交友的范围越来越广,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
■网友的回复
自然而然形成,自然而然发展的。谢邀
推荐阅读
- 家里两个小孩,大的刚上幼儿园;两个老人帮忙带孩子一起住;老婆想要一个衣帽间。请问家里房间应该怎么样安排
- 在你的宠物丢失后你是怎么样的感受?
- 知道自己没追随上的女生正在跟别人开房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 怎么样醒来是最痛苦的
- 女生会打篮球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 像风走了八千里是怎么样的爱恋
- 为啥在朋友间总是感觉自己吃亏,被占便宜,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境况
- 吝啬抠门小气的人怎么样变成大气和舍得的人
- 一个四十岁男人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
- 十只鸭子在北京的旅程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