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浙江漩门湾湿地的“治与守”: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中新网台州4月23日电(采访人员 范宇斌)水光潋滟,河汊纵横,林木苍翠,水鸟飞翔……春日里的浙江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漩门湾湿地”),一派生机盎然 。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地处乐清湾沿岸的漩门湾湿地是浙江滨海型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拥有淡水库塘、内陆盐沼和浅海滩涂湿地,兼有湖泊湿地与浅海滩涂湿地双重特性,是浙东南近海与海岸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 。
文章图片
浙江玉环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 范宇斌 摄
从荒芜滩涂到湿地公园,漩门湾湿地的治理、保护、开发之路,成为窥见“美丽中国”的一个窗口,亦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
作为创新湿地保护形式之一,湿地公园从2005年起试点建设,经15年发展,现已遍布中国31个省(区、市),各级湿地公园达1693个 。截至2019年底,中国湿地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2.3亿人次,带动区域经济增长530多亿元 。
无中生有: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翻开浙江地图,可以看到东南沿海的玉环岛和大陆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这便是漩门湾 。当地旧有民谣称“漩门湾,鬼门关,眼望漩涡泪斑斑”,可见此地曾非宝地 。
1977年,漩门两岸堵坝合龙,打破天险阻隔 。此后,漩门湾上演“沧海桑田”之变 。2001年,漩门二期围垦工程完工,筑起一道“海上长城”,湖海相邻,湿地样貌渐露 。
21世纪以来,对于城市及其周边人类活动频繁、不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通过划建国家湿地公园等创新方式予以保护 。漩门湾湿地也由此找到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如今成为“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浙江十大最美湿地” 。
“这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来之不易 。”浙江玉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舒欢介绍,多年来,漩门湾湿地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湿地管理原则,做好“护水”“护绿”“护鸟”文章,花“大力气”提升湿地综合环境 。
水是湿地的灵魂,漩门湾也曾遭遇“水质危机” 。这汪碧水的背后,是当地持续治水的“成绩单”:辖区102家企业排污问题挂号整改,企业“污水零直排”,黑臭河、垃圾河不见了踪影;鲢鳙鱼苗投入玉环湖,“以鱼治水”清理浮游生物,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迎刃而解……治水“组合拳”之下,湿地水质基本达Ⅲ类标准 。
文章图片
海上花田掠影 范宇斌 摄
绿色是湿地的本色,漩门湾湿地不遗余力地将“景观打造”与“生境营造”有机融合 。船行湿地,航道沿线、保育区周边栽种着一排排高大的水松、落羽杉,犹如“水上森林”,亦能屏蔽声光、固泥疏水 。
更为严格的是,湿地核心区实行“零进出、全封闭”管理 。“所有游客禁止进入,重点保护芦苇、水蜡烛、藨草等原生植物,也为鸟类等提供了安静的栖息地 。”舒欢说 。
荒芜滩涂变湿地公园,漩门湾湿地年轻而又多姿 。得益于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以及退渔还湖、退塘还湿、疏浚清淤、水岸修复等生态修复措施,让此地兼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4大类9个型 。
“漩门湾湿地的从无到有,一直是借势发展的成果 。”舒欢表示,在湿地治理保护开发过程中,非常注重“原生态”,并借此打造“新生态”,通过开挖河网、种植林木、隐形分割等,严控生态区域,扮靓这个海上“大花园” 。
文章图片
游客漩门湾湿地公园露营 范宇斌 摄
鸟类天堂:完善保护体系 提升生态意识
一大群黑翅长脚鹬、反嘴鹬闻声惊起,数百只斑嘴鸭、赤颈鸭或水中觅食或半空嬉戏……每年秋冬,南迁候鸟在此暂歇,场面蔚为壮观 。
推荐阅读
- 陈广胜浙江回应健康码应用“升级”:应保护隐私 遵循自愿前提
- 浙江迎入梅后新一轮强降水 未来五日部分地区遭持续降雨
- 清理微信“僵尸粉”?法院判了!| 法治课
- 浙江:医疗机构76.7万名工作人员核酸结果全部为阴性
- @杭州人,现在立刻回家!关好窗户
- 浙江最高日核酸检测26万份!灵隐寺、普陀山三大禅寺等今起开放
- 浙江人注意!暴雨今夜来袭!南方将迎今年最大规模强降雨
- 环境浙江建立生态环境体检中心
- 浙江警方破获18年前命积案 嫌疑人在逃期间曾化名4次
- 浙江:健康码延伸应用要有合理边界,防止涉疫情数据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