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数据印证中国经济“稳”的定力“进”的潜力( 二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表示 , 从一季度经济数据看 , 中国应对疫情措施及时有力 , 在世界范围起到了示范作用 , 但是也付出了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下降的代价 。当前 , 在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 , 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因素愈加突出 , 尤其是就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稳定非常关键 。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 , 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
毛捷表示 , “六保”的提出非常及时 , 任何一方面没有保障好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 “六稳”和“六保”的组合 , 对宏观政策目标进行了更为精准的“校准”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刚表示 , “六稳”和“六保”存在交叉点 , “六保”旨在对冲疫情带来的新不确定性冲击 。
“‘六保’各项任务之间相互关联 , 各有侧重 , 抓住了经济社会稳定的主要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 , 保居民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所必须 , 但就业需要载体 , 因此保居民就业需要保市场主体 。中小微企业是就业吸纳大户 , 抗风险能力弱 , 可以结合“保居民就业”给中小微企业更有针对性的救助 。企业复工复产顺利推进进行 , 需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同时需要畅通与消费的对接 。此外 , 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各项经济社会工作的基础 , 保基层运转是所有工作的基础 。
更大力度对冲政策将出
从3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 , 到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 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下一步 , 政策还将层层深入 。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 , 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 提高赤字率 , 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 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 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 ,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 , 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
杨志勇表示 , 下一步财政政策力度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 , 必须要以超常规的政策力度稳预期、提信心、保运行 ,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我国宏观对冲政策仍有很大空间 , 并将持续发力 。”严鹏程指出 , 为应对疫情冲击 , 前一阶段在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 , 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 目前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地 。下一步 , 将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就业民生等方面 , 抓紧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 , 着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 提高生存发展能力 , 切实稳定经济运行 。
稳定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 , 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 大力培育新兴消费;聚焦短板领域 ,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 , 扩大有效投资 , 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新基建;进一步研究出台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 , 推进减税降费 ,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紧扣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 , 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 , 实施好援企稳岗政策……目前 , 相关部门一揽子新政待发 , 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将不断加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