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知识]阅读,凝聚起抗疫的精神力量——2020年阅读大数据报告(第三季)( 三 )
这些数据反映出疫情期间孩子居家学习的特点: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延期开学的影响,课程知识学习仍然是居家学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除了课程学习,家长也愈发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如书法、绘画、百科知识等 。此外,亲子教育类图书的畅销还表明,家庭教育的理念日益普及,家长对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认同和需求也在不断攀升 。
5、兴趣阅读日趋多样,闲暇时光滋养爱好
疫情的到来,给原本紧张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许多人有了更多时间回归生活 。体现在阅读上,“充电宝式”的实用阅读退潮,兴趣阅读成为主流 。
京东数据显示,今年2~3月,字典工具书等实用类图书销量受一定影响,但家居、烹饪、健身保健等品类的占比增长明显 。随着春暖花开,人们还开发出了养花种菜技能,3月农林类书籍销量同比上涨,《蔬菜种植栽培百科》等成为畅销书,在阅读的滋养中,平凡的居家生活也散发出生动趣味 。
分析京东图书26~35岁的消费人群数据发现,兴趣爱好的性别差异很有意思:烹饪美食的爱好者男性偏多,60%以上的烹饪美食类书籍由男性购买 。从图书类型上看,喜好国学古籍的69%为男性,热爱绘画的购书者中75%为女性 。音乐类图书,中年男性的购买量是青年男性的17倍,年龄越大越希望从音乐中获得平静和慰藉 。
兴趣阅读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抗疫期间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力量 。疫情期间,艺术类的书籍销量占比也有所提升,《中华茶道》《大话西方艺术史》等位居销售榜前列 。一名网友说:“因为疫情,近期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读书对缓解压力很有用 。”这些艺术类书籍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人们搭建起心灵的庇护所 。
6、深度阅读回归主流,大部头名著受青睐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阅读日趋快餐化、碎片化 。一定思想理论深度的长篇作品,对繁忙的都市人来说成为一种奢侈 。疫情期间,人们有了大量闲暇时间,不少人开始重拾平时“啃”不下去的“大部头” 。
从京东纸质书销售数据来看,今年1~3月,金融投资、历史、传记等品类同比得到较快增长,同时各品类中的畅销书多为长篇作品,如《资治通鉴》《红楼梦》《四书五经全套》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线阅读的读者在疫情期间也同样喜欢长篇名著 。
此外,在光明日报微博上发起的“疫情期间你在看什么书”互动显示,广大网友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经典名著,来丰富自己的“疫期生活” 。网友推荐的60本中外作品中,《平凡的世界》《围城》《红楼梦》《人类简史》等名著榜上有名 。“宅家读书,攻下了一直看不下去的《红楼梦》,开始有些枯涩难懂,但细细地品,越读越有味儿,体会到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奇妙的审美 。”有网友留言说 。
7、影文联动效应凸显,热播影视剧带火原著
大IP时代,“影文联动”愈发紧密 。由文学作品成功改编的影视剧,凭借强大的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带动文学作品再次走红 。如今小说所带来的流量和销量还成为剧集是否成功的新标准之一 。比如,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带动电子书阅读人数和纸质书销量分别上涨800%以上 。
由于疫情期间,全国各大院线纷纷暂停营业,基于数字电视和网络传播的剧集则人气不减 。腾讯阅文追踪了多部IP原著的平台数据发现,在影视热播期,原著小说往往成为平台搜索热词,阅读量和付费情况都再现高峰 。数据显示,《三生三世枕上书》剧集今年1月开播前一周左右,阅文平台上原著小说的收入趋势开始上升,原著阅读热度在2月中旬达到峰值;根据网络小说《孤城闭》改编而来的剧集《清平乐》,4月7日开播以来,小说数据也快速上涨;4月6日首播的剧集《我是余欢水》,改编自余耕的《如果没有明天》,原著的数据也在剧集开播后不断上涨 。除此之外,央视重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也对原著的阅读热度有一定带动 。
推荐阅读
- 推荐这是传说中的“仪式感”?萌娃尝试把知识装进脑袋,网友的评论很“皮”
- 幼儿甘肃幼儿园分批恢复开学 “第一课”寓教于乐述防疫知识
- 山东第19个“安全生产月”到了 这些涨知识涨技能的活动邀您参加!
- 人民阅读携手阅文集团构建“阅读认知实验室”
- 第19个“安全生产月”到了 这些涨知识涨技能的活动邀您参加
- 青岛新东方1对1青岛新东方1对1新校区开业福利 知识串讲直播课程免费听
- 特殊时期的儿童节:愿孩子有更美好的未来?
- 平民部长李肇星在家乡青岛谈教育 知识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
- 中医药补齐知识产权保护短板 中医药发展才能“不掉链子”
- 抖音向日葵计划升级:邀请百位专家名人创作青少年保护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