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小米不到无人区

彭海斌
雷军和余承东越来越不掩饰对彼此的反感 。
雷军是小米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 余承东则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领导者 。 小米集团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 , 在手机业务、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展开全球竞争 。 两者最近一次交锋是关于企业研发 。
今年4月接受第一财经在内地媒体采访时 , 余承东表示:“别的厂商发布的研发费用 , 他们跟我们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 他们是增长几十亿人民币 , 我们是研发费用200亿美元 。 ”
此前不久 , 雷军在微博则说:小米只有十年历史 , 大家可以查一下友商在十周年时候的研发投入 。 更早一些时候 , 雷军更是称“华为不懂研发 。 干研发 , 没有钱是不行的 。 但也不是某些公司机械的理解 , 没有10%的研发投入就不行 , 那是胡扯” 。
余承东与雷军对研发的理解分歧巨大 。 两家公司也在不同发展阶段 , 现阶段的小米 , 承受不了华为式研发强度;作为一个消费电子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者 , 而非创新者 , 小米现在对高强度的研发需求也没那么紧迫 。
从研发的绝对投资额来看 , 华为和小米之间差距明显 。
华为在2019年的总体研发费用1317亿元 。 华为财报中未对各个板块的研发投入做拆分 。 不过 , 在2019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 , 余承东透露 , 华为手机的研发投入约60亿美元 , 近420亿人民币 。 据小米集团财报 , 2019年的研发开支是75亿元人民币 。
从研发相对营收的比例来看 , 华为集团2019年的研发/收入比例是15.3% , 小米集团的研发/收入比例是3.6% 。
当下的小米 , 无力承担营收10%的研发投入 , 这会击穿它的盈利 。
以小米2019年的营收2058亿计算 , 如果它当年投入的研发比例达到10% , 则意味着205亿的资金投入 。 在小米的财报中 , 扣除研发开支、销售及推广开支、行政开支等费用后 , 它的经营利润是117.6亿 。 205亿的研发开支 , 意味着小米在2019年的经营利润是负值 , -12.4亿元 。
截至4月22日收盘 , 小米股价10.12港元 , 较上市以来的最高点已经腰斩 。 小米如果骤然提高研发强度 , 利润会大幅折损 , 下一个被击穿的将是它约2434亿港元的市值 。
据万得数据 , 截至2019年6月30日 , 小米集团第一大股东为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 , 占已发行普通股比27.12% 。 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权益为以雷军及其家人为受益人的信托基金持有 。 这意味着雷军家族持有小米集团股份市值超过650亿港元 。
小米集团市值的大幅下调 , 是小米的投资者难以接受的 , 也是雷军本人难以接受的 。
上市公司的身份 , 束缚了小米和雷军的手脚 。 反观华为 , 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 , 它享有更大的自由度 。 当受到美国制裁 , 国际市场剧烈萎缩的时候 , 华为做的事情不是收缩研发节省开支 , 而是加大投资、研发开路 。
在通信等领域 , 华为的技术能力排在世界的前列 。 这意味着没有成熟的道路可以走 , 所以任正非在2016年曾表示华为身处“无人区 , 处在无人导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
小米集团使用高通的芯片、三星的屏幕 , 以及国内成熟的产业链生产出它极致性价比的手机 。 成立十年 , 小米以2000亿的销售规模 , 成为世界500强 。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 作为资源的整合者 , 它现在享受成熟产业链的红利 , 还无需做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
华为到了“无人区”、高通到了“无人区”、三星到了“无人区” , 小米还没到 。 有一天 , 它走到了的时候 , 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试错成本 。 届时 , 除了提高研发强度 , 它将没有太多选择 。
【无人区■小米不到无人区】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