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导语:在上一期的时候提到了“突击者号”航母 , 和“兰利号”和2艘“萨拉托加级”是从其他军舰半路出家不同 , 这是美国第一型从设计到建造都是按照航母标准建造的 , 是美国第一型纯血统的航母 。 并且也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按照“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建造的的航母 , 所以它和前面两级航母有着很大的不同 , 同时也正式将美国航母带向标准化、高速化建设的道路 。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艘航母有着什么特别之处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从大到小”的航母探索道路
在前面说到 , 航母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对主力战列舰的发展限制 , 所以为弥补主力舰的吨位空缺 , 便将新兴的航母提到主力舰的地位 。 而那些将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舰体改建而成的航母也成为了世界第一批大型航母 , 但是由于在海军军舰的总吨位上是做出了限制 ,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吨位里建造多大吨位的航母才合适呢?在20年代中期对第一批4万吨级大型航母的使用积累的经验后 , 美国和日本的航母发展思路在都不约而同的看往万吨级的小型航母上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日本龙骧号航母也是和突击者号航母定位一样 , 也都是海军假期第二批建造的小型航母 , 结果证明效果不怎么好
从世界航母发展史来看 , 海军假期建造的第二代大型航母之后 , 建造的下一代航母又回归到万吨级航母的发展上 , 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 , 各国军舰的总吨是一定的 。 美国航母分到了13.5万吨 , 而2艘列克星敦级航母占去了6.6万吨 , 剩余的6.9万吨美国在考虑如何将有限的吨位分配到多少条军舰上、并使其发挥最大战斗力 , 同时这也是太平洋对岸的日本要考虑的 。 对于美国来说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实验中就基本确定了“全甲板攻击”的作战理论 , 但是在4万吨级的第二代航母“列克星敦级”上的一些设计并不适合“全甲板攻击”的作战理论 , 而美国海军修造局针对在“兰利号”和“列克星敦级”的使用经验设计美国第一艘纯血统、科班出身的航母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把飞机全停到航母甲板后部 , 这是准备要起飞的节奏啊
航母27节航速还是35节背后的意义
在新航母设计的初期 , 美国海军航空兵虽然通过战争学院整理出了“全甲板攻击理论” , 但还没有确立航母到底是跟随战列舰编队作战 , 作为战列舰编队的先锋为战列舰提供侦察、掩护 , 还是和巡洋舰编组作为单独的作战编队 。 因为这涉及到航母的吨位大小、航速设计等问题 , 如果是前者 , 那航母可以做的小一点 , 但航速却提不上30节 , 过小的舰体无法安装大功率的发动机且会产生排烟的问题 , 如果是后者 , 航母的吨位肯定小不了 。 不过海军方面倒是有前瞻性 , 那就是认为航母的速度无论是怎样的定位都必须要快 , 当时美国的一大票战列舰的标准航速只有21节 , 就算是编入战列舰编队也必须要比战列舰搞出6节的速度 。 而如果要和巡洋舰编组的话航母的速度就必须提到35节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突击者号的烟囱布局延续了兰利号的烟囱布局 , 舰岛也是后面临时加上去的 , 一开始设计是不打算装舰岛的
上面提到的跟战列舰编组的作战样式其实是从英国得出的经验 , 英国当时称这种作战样式为“BattlelineCarrier”,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战列航母 , 这种类型的航母主要是以反舰为主 , 同时为战列舰提供侦察和炮击观测 , 由于有舰队的保护 , 这样对航母的航速和防护要求并不高 , 只要能起降舰载机就可以了 , 所以可以吨位可以小一点 。 而这也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早期所持的观点 , 认为在吨位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建造小一点的航母 。 虽说这种想法在发展航母全甲板攻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但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那就是建造周期和资金较短 , 可以在短期内补充航母力量 , 这一点在后面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独立级”航母也借鉴了这个想法思路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舰首两边缩进是为了增加高射炮 , 这也是开放式机库的一个好处 , 可以增加更多的防空武器 , 而封闭式机库不行
而跟随巡洋舰编组作战的想法思路其实也是源于英国 , 是属于英国发展规划中的“快速侦察航母” , 因为这种航母除了要和“战列舰航母”参加舰队决战外 , 还需要能够在敌舰出没的海域进行独立的侦察、空袭任务 。 所以它必需要不亚于巡洋舰的航速以及防御对方巡洋舰打击的装甲防护和对方巡洋舰对炮的能力 。 这种既有飞机作战又有能和巡洋舰对炮、比速度的本领其体积肯定小不了 。 像美国的“列克星敦级”、日本的“赤城、加贺”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列克星敦级早期装备的8门203毫米舰炮 , 理论上拥有和巡洋舰对炮的能力 , 日本的赤城加贺装了10门
美国海航的第一型“纯血统”航母
其实早在1922年美国就已经在针对到底要发展怎样的航母开展研究 , 不过和前面2型半路出家的航母设计不同 , 由于美国也是首批航母探索的国家 , 并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 , 所以当美国将“列克星敦级”按照“快速侦察航母”的作战样式发展之后 , 在吨位有限的情况下在自己第一代“纯血统”的航母就倾向于“战列航母” 。 海军修造局认为能保证4.5吨重的轰炸机起飞的航母最小都要1.3万吨 , 而美国当时剩余的航母建造吨位是6.9万吨 , 所以给出5艘1.3万吨的轻型航母、4艘1.75万吨的中型航母或者3艘2.3万吨大型三种航母的设计方案 , 而且当时“战列航母”的支持者还认为5艘1.3万吨的航母可以将风险平摊 , 不至于航速被击沉一艘就导致战力全失 , 而且还可以比3艘2.3万吨级的多出10%~20%的甲板面积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这是1933年在纽波特造船厂拍摄的突击者号航母下水的场景
不过由于心中没底不知道该造多大的航母才合适自己 , 所以美国海军修造局都拿出了上面三种航母类型的设计方案 , 共4种主要的航母性能草案和2套轻型航母草案 。 不过从1922年开始提出设计要求 , 经过5年的对航母测试、计算数据比对以及在1927年后确定的“全甲板攻击” , 海军更倾向于建造轻型航母 。 虽然确定了选用1.3万吨级航母 , 但是对航速又产生了分歧 , 海军原本想要和巡洋舰32.5节的航速 , 但是航空局表示 , 如果将原先的29节的航速提到33节就必须增加锅炉 , 但多出来的位置肯定会占据原先机库的位置 , 至少导致航母的飞行甲板攻击能力下降25% ,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 。 最后在多方论证的情况下最后才拍板决定建造标准排水量1.38万吨、最大航速29.4节的轻型航母 , 并命名为“突击者号”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从外形设计上看飞行甲板还是很简洁的
小身板大容量以及成功的秘诀
通过前面两期的介绍 , 航母的战力大小取决于飞行甲板的面积和机库大小 , 美国在确定了新一代航母的吨位、尺寸大小后 , 按照“全甲板攻击”理论就是要将航母的机库和飞行甲板最大化 , 以此增加舰载机的容量 。 其中飞行甲板受限于航母吨位大小会有差距 , 但是机库的设计却可以不断的优化 。 一开始按照英国的航母使用经验建造 , 使用封闭式机库的列克星敦级航母满载排水量4.34万吨 , 机库大小为134.2x20.2米 , 只能搭载73架+9架备用共82架飞机 。 而采用开放式机库的“突击者号”虽然满载排水量1.7万吨 , 但机库大小为168.4x19.8米 , 能搭载76架+38架共114架飞机 。 比自己大近2倍的“列克星敦级”舰载机却比自己少了2/3 。 从舰载机数量规模的角度来看 , “突击者号”航母绝对是获得巨大的成功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突击者号航母和列克星敦级航母同框照片 , 可以看到突击者号飞行甲板上全是飞机
而“突击者号”之所以能做到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解决了2个问题 。 首先是机库面积大小的问题 , 在上一期已经和大家介绍过开放式机库和封闭式机库的优缺点 , 在这就不在赘述 。 总之就是采用开放式机库使得机库面积大大的增加 , 这也是为什么“突击者号”的标准载机量是76架 。 但标准载机量不是问题的关键 , 因为“突击者号”之所以载机量比“列克星敦级”多是因为备用飞机多 , 那为啥它的备用飞机会多这么多 。 原来 , 由于舰体受限 , 为了搭载数量最大的舰载机 , 设计师们放弃了“兰利号”和“列克星敦级”上原先备用机库的设计 , 而是将备用飞机的翅膀给拆了 , 然后吊挂在机库顶棚、飞行甲板下方的框架上 , 这一下就将机库的空间释放出来 , 最多可挂载40架飞机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不过这样也带来一些麻烦的设计 , 采用吊挂的方式机库的高度就比一般的机库高度要高 , 而且将机翼拆开吊挂起飞在机库准备式得进行组装 , 操作流程比较繁琐且影响其他飞机作业 。 不过这些相比那一百多架飞机相比就不算什么麻烦事了 。 而美国之所以放这么多备用飞机是因为在设计该型舰的时候美国海航认为 , 以2个月的时间作为节点 , 航母舰载机月损失至少为25% , 那么2个月的作战时间里航母会损失一半的舰载机 , 所以备用的舰载机必须要放标准载机量的一般 。 所以备用飞机的数量就是38架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按美国人的想法 , 舰尾是降落区、舰首是起飞区、舰艇中部是准备区 , 不过由于是直通甲板 , 一旦着舰失败就惨了
结语:突击者号航母成功背后的尴尬
突击号航母建造了1艘就没有在继续建造 , 这是因为美国在使用中发现一些尴尬的问题 , 那就是吨位过小带来很多先天不足 。 首先吨位太小使得在高海况下收放舰载机的效果远没有“列克星敦级”那样收放自如 , 就算拥有大机库能携带一百多架飞机 , 但舰体吨位太小使得飞行甲板、弹药库、航空燃油等设施过小 , 根本无法发挥舰载机的能力 。 而且在防护和航速上仍然没有得到海军的认可 , 虽然在载机数量上是成功了 , 但在总体设计上并不算成功 , 甚至可以说是个失败品 。 至少作为实验舰证明了航母按照“全甲板攻击”理论设计是正确的 , 只不过航母平台太小了限制它的发挥 , 只要把平台放大就可以解决问题 , 而它的改进版就是约克城级航母 。
全甲板攻击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航母,却因为先天不足惨遭海军嫌弃
文章图片
从突击者号航母上起飞的是柯蒂斯BF2C-1“苍鹰”战斗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