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毛主席这一招直接击溃苏联 赫鲁晓夫拍案而起( 三 )


1959年 , 新中国十周年国庆 , 赫鲁晓夫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章百家说:“中苏关系是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最具影响的双边关系之一 。 了解中苏关系的演变 , 对解读中国历史是必不可少的 。 这部著作不仅完整记述了中苏关系的全过程 , 而且澄清和揭示了不少以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扭曲和被遮蔽的历史片断 。 ”
中苏同盟破裂对世界格局影响重大
在沈志华看来 , 在中苏关系的变化过程中 , 除了隐含着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普遍性矛盾外 , 还存在着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以及为此而产生的证明其意识形态正统地位的斗争 。 因为中苏之间在具体的对内对外政策上的分歧已经上升为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 单纯的利益之争可以让步 , 可以妥协 , 但领导权之争不在于实力大小、利益多少 , 而在于思想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 , 因此在原则上是不可调和的 。 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不共戴天 , 列宁主义与教条主义水火不容 , 所以 , 中苏同盟的结局只能是分裂 。
『中国』毛主席这一招直接击溃苏联 赫鲁晓夫拍案而起
文章图片

《中苏关系史纲》一书指出 , 中苏同盟的解体对于中国、苏联乃至世界政治的发展都发生了重大影响 。
首先 , 同盟的破裂对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尝试产生了阻断性影响 。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提出的新纲领 , 是继20年代新经济政策和战后列宁格勒派之后 , 苏共第三次开始的改革尝试 。 同样 , 中共八大也开始思考和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 。 但是 , 中苏分裂阻断了这种尝试和思考 。
其次 , 对冷战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如果说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 , 最终决定了美国远东战略的走向 , 从而使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 那么 , 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 则最终导致中美关系趋向缓和及正常化 , 以至中国实际上退出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抗为标志的冷战舞台 。 此后 , 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构想 。
此外 , 它对苏联在冷战对阵中败北的结局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 中苏分裂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 从而导致在以美苏为首的两个阵营对抗中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 同时 , 苏联在不得不分散力量对付中国的威胁时 , 不仅增加了本来已不堪重负的国力消耗 , 而且大大削弱了自身对抗美国和控制东欧的能力 。 因此 , 苏联最终解体与中苏分裂不无联系 。
中国原驻苏联大使李凤林认为:“研究和总结中苏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 从历史演进中获得启示 , 避免重复前时前代所犯下的错误 , 这才可能为中俄关系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 甚至为中国处理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一个可资利用的范式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