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虫牙会“说话” 它们泄露了这些秘密( 二 )
对我国北方部分古代人群患龋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后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副教授何嘉宁曾撰文指出 , 我国北方古代人群患龋率变异范围相当大 , 由于农业经济模式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被当作主要的食物来源 , 因此农业经济模式下的人群龋病发生率最高;畜牧经济模式下的食物结构中则以肉类食物为主 , 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摄入不及农耕人群 , 因此在游牧人群中 , 龋病发生率偏低 。
食物日益精细使龋病发生率递增
透过一颗颗古人留下的虫牙 , 考古学家试图更为精细地勾勒和还原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 。
“此前的研究 , 更多地局限于对某个遗址出土的人骨遗存进行统计报告 , 而张旭所做的这项研究 , 不仅涉及他重点关注的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遗址 , 同时还结合其他遗址材料 , 进行了相对系统宏观的研究 。 ”朱泓指出 。
通过细致梳理 , 张旭发现 , 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古代人群的龋病发生率 , 自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总体呈上升趋势 , 这一点符合目前学界关于“龋病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农业出现相关”的推论 。
从更大时空尺度来看 , 我国北方地区由不同经济模式主导下的各古代人群在龋病方面表现各异 。 张旭具体分析道 , 原始农业时期 , 虽然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 但因处于较原始的阶段 , 狩猎采集等其他经济仍占有一定比重 。 碳水化合物摄入有限 , 龋病发生率相对偏低;而随着时代的进步 , 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农作物的生产及加工水平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 食物变得越来越精细 , 龋病发生率也随之递增 。
“客观上 , 随着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的进步 , 使得食物的精细加工成为可能 。 而同样都是吃一定重量的植物性食物 , 如果加工更细致 , 由于去掉了表皮 , 吃到的淀粉会更多 , 同时细小颗粒也更多 , 更容易粘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 , 进而更容易出现龋病 。 ”朱泓分析道 。
延伸阅读
1.4万年前古人就会做牙科“手术”
去看牙医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是现代人的专属 。 然而考古学证据显示 , 我们的远古祖先可能早在1万多年前便已开始接受牙科治疗了 。
考古学家们在一枚距今1.4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上发现了由燧石工具切割留下的痕迹 。 他们相信这表明当时这名古人正试图将龋齿的一小块区域去除 , 以减轻牙痛的困扰 。
“基本上来说 , 这块被感染的牙组织是被人使用某种很小的尖锐石器工具小心地从牙齿内部抠除的 。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史蒂芬诺·本纳兹博士表示 , “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 当时的人类已经意识到龋病的有害影响 , 以及使用侵入性手段进行干预 。 ”
这样的牙科“手术”可能是由患者本人进行的 , 也有可能是由另外的人进行的 。 如果是后者 , 那他就是一名旧石器时代的牙科医生 。 考古学家们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 因为进行这样的操作会非常疼痛 , 因而很有可能是由其他人进行“手术”操作的 。
另外 , 考古学家还注意到 , 龋齿蛀洞周围的牙釉质经过了磨损 , 显示在这次“手术”之后 , 这名患者又存活了非常久的时间才去世 。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这项发现说明 , 之前发现的一些人类早期牙科医学技巧 , 如在古罗马、古希腊以及古埃及存在的 , 使用钻头处理龋齿蛀洞的做法 , 很有可能就是从旧石器时代这种更加原始的龋齿处理做法逐渐演变过来的 。 (采访人员 唐 婷)
推荐阅读
- 推荐隐瞒病情回国的黎某被批捕,你的隐瞒,是对所有人的野蛮!
- 林郑月娥:这次我们维护的不单是750万人的安全,也是希望能堵住对于国家安全的一个漏洞
- 弗洛伊德之死引发澳大利亚民众游行:非裔的命高于白种人的感受
- 利物浦为黑人运动发声,利物浦全队单膝下跪,配文:黑人的命很重要
- 孩子《如果国宝会说话》六一“云开课”青少年听课答题争当国宝“推荐人”
- 刑侦探案烈度或有止境 追寻人的内心却是无涯
- 如果国宝会说话《如果国宝会说话》送给青少年的一堂课 这些稀世珍宝 你了解多少?快来测试!
- 儿子:陈小春二胎儿子正面照 吸引了不少人的围观
- 风油精风油精和牙膏泡一泡,原来这么好用!解决了很多人的烦恼
- 推荐黑龙江遭继母虐打女童已苏醒:目前还不能说话,腰部鼻梁等还需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