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书#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近日 , 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宋朝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 今天我们就借着《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剧中出现的一位重要人物——范仲淹 。 当然 , 作为一个历史自媒体 , 我们的话题肯定不会是讨论电视剧情 , 而是来与大家说说历史上的范仲淹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轶事典故 。
#夜读史书#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文章图片
范仲淹是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他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被仁人志士奉为典范 , 对宋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不过 , 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 , 范仲淹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说(读音同“悦”) , 而且在他29岁前 , 世上并无范仲淹而只有朱说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范仲淹的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 , 他的曾祖父、祖父于五代十国时期在吴越政权当官 。 宋朝统一天下后 , 他的父亲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 按理说 , 范家世代为官 , 家底应该很不错 。 可不幸的是 , 范墉英年早逝 ,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是范墉的妾 。 因此在范墉去世后 , 谢氏很快就被大娘子陈氏扫地出门 。 谢氏孤苦无依 , 只好带着年仅二岁的范仲淹改嫁给山东长山县的富户朱文翰 。 范仲淹也因此改随继父的姓氏 , 取名朱说 。
#夜读史书#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文章图片
虽然朱说只是个继子 , 但他在朱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委屈 。 他从小喜欢读书 , 家里也给他提供了读书的条件 。 为了不受其他富家子弟影响 , 朱说选择了主动上山去醴泉寺里寄宿 , 与僧人们过着同样清苦的生活 。 在这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下 , 朱说一心苦读经史典籍 , 学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朱说突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 这对从小就很好强的朱说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 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离开朱家 , 靠自己努力来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 。
#夜读史书#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文章图片
朱说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 宋朝极为重视文人 , 朝廷为了选拔人才 , 在全国设立了四大书院 , 专供各地学子们读书 。 朱说离家出走后来到了位于宋朝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求学 。 当时应天书院不仅收藏着数千卷经史典籍 , 而且还云集了大量名师 。 更重要的是 , 在这里读书完全免费 , 这对朱说至关重要 。 虽然朱家颇有财资 , 但朱说离家的时候立志要靠自己白手起家 , 所以手头并不宽裕 。
为了节省开支 , 朱说每天都只吃一盆粥 。 他将煮好的粥放着等隔夜粥凝固后 , 用小刀将其划成四块 , 每日早晚各吃两块 , 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 这便是他求学期间的主食 。 当时一位官二代同学看朱说学习如此用功 , 生活又如此清苦 , 觉得心中不忍 。 为了不伤朱说的面子 , 他偷偷将一些好吃的放到朱说房里 , 想给他改善伙食 。 可是几天后这位官二代过来一看 , 食物竟还原封不动摆在那里 。 官二代感到不解 , 于是便问朱说为什么不吃 , 朱说诚心谢过了同学的好意后对他说自己已习惯清苦 , 一旦享用了美食就怕以后难以坚持原来的生活 。 官二代听后只好作罢 。
#夜读史书#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
文章图片
为了能够金榜题名 , 朱说几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面 。 一日 , 宋真宗到亳州朝拜太清宫 , 顺道路过应天书院 。 书院的师生们争相跑出去想一睹皇帝的龙颜 , 可朱说却不为所动 。 一位同学以为他不知情 , 于是叫他赶紧起身 , 再不出去皇帝的龙辇就要走过去了 。 朱说只回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迟 。 ”然后就继续看书了 。
【#夜读史书#范仲淹29岁前为什么叫朱说?他的成才之路有哪些经历?】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 , 27岁的朱说金榜题名 , 考中进士 , 被朝廷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 , 官居九品 。 自此 , 朱说终于正式踏上了仕途 。 两年后 , 朱说升任文林郎、任集庆军节度推官 。 直到此时 , 他才决定恢复自己的姓氏 , 更名为范仲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