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三 )


宋代文臣大多喜欢议论 , 且不少人固执己见 , 为使一己之见引起朝廷重视 , 常出危诡之言耸动视听 , 欧阳修此疏不无此迹 。 他称狄青“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 , 自于事体不便 , 不计青之用心如何也” , 又“伏望圣慈深思远虑 , 戒前世祸乱之迹 , 制于未萌 。 密访大臣 , 早决宸断 , 罢青机务 , 与一外藩 , 以此观青去就之际心迹如何 , 徐察流言 , 可以临事制变”可以看出 , 他的判断完全是主观臆测 , 他已经将狄青视为对北宋政权构成现实威胁的“乱臣贼子” 。 所以说他此疏是刻意对狄青进行诬陷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文章图片
此外 , 欧阳修此疏还是一篇文臣极度蔑视、贬损武将的代表作 。 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以来就奉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即是对文臣武将的角色进行定位 , 同时也给文臣对武将进行伺察和钳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 欧阳修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臣 , 在这篇奏疏中对狄青的鄙视随处可见 。 例如 , 他以粗鄙不堪的口吻称其为“出身行伍 , 号为武勇”、“捕贼广西 , 又薄立劳效”、“如青所为 , 尚未得古之名将一二”、“青本武人 , 不知进退” , 等等 。 狄青是为宋朝将长治久安下汗马功劳的杰出将领 , 是靠战功荣登枢密使之位的最高军政长官 ,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也具有不可否认的地位 , 欧氏上述言辞颇有未当之处 。 毫无疑问 , 他这篇奏疏进一步强化了文臣对武将的轻蔑意识 , 对武将群体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
但宋仁宗似乎并未听信欧阳修的危言耸听 , 更没有按其建议立即罢免狄青 。 但此后 , 欧阳修则利用“近降诏书 , 以雨水为灾 , 许中外臣僚上封言事”之机 , 连上两疏 , 继续牵强附会地对狄青进行论奏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剧照
在《上仁宗论水灾》第一疏中 , 他首先对当时京师开封及各地所遭受的水灾进行了描述至于王城京邑 , 浩如陂湖 , 冲溺奔逃 , 号呼昼夜 , 人畜死者不知其数 。 其幸免者 , 屋宇摧塌 , 无以容身 , 缚栈露居 , 上雨下水 , 累累老幼 , 狼藉于天街之中
对于欧阳修这浓墨重彩的描绘 , 或许与实际情况相符 , 但其行文之意十分明显 , 即强调“此盖天地之大变” , 要让所有朝臣产生共识 , 促使宋仁宗采纳其建议 , 为所谓修人事以塞天变张本 。 面对如此“天地之大变” , 他进一步指出 , “窃以天人之际 , 影响不差 , 未有不召而自至之灾 , 亦未有已出而无应之变” , 当此之时 , 宋朝“必当思宗庙社稷之重 , 察安危祸福之机 , 追已往之阙失 , 防未萌之息害” , 以塞天变 。 而当务之急有两件事:一是应尽快立皇储 , 二是果断罢免枢密使狄青 。 实际上 , 他所说的两件事是别有深意、密切相关的 。 因为未建皇储 , 这为“不幸为军士所喜”的狄青取宋而代之提供了机会 , 只有罢免了他 ,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所谓“未萌之息害”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
文章图片
影视剧《清平乐》中的宋仁宗
《上仁宗论水灾》第二疏毫无新意 , 除增加了举荐包拯、张环、吕公著、王安石 , 以及各路赈灾事宜等内容外 , 核心仍是申论前说 , 力促将狄青贬出开封 。
【哲学的刘二狗:文臣集团对朝政的把控 狄青死于欧阳修之手?,宋朝畸形的文武关系】两次有关论水灾的奏疏 , 最大的特点就是为说服仁宗 , 甚至不惜搬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之说 , 这当中固然体现出欧阳修维护宋朝统治的良苦用心 , 但其自欺欺人也显而易见 。
但是 , 随着形势的发展 , 加上文彦博对狄青态度的改变 , 欧阳修的三次上疏最终成为统治集团内部的主导意见 , 从而对狄青之贬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即如《宋史》所说:“狄青为枢密使 , 有威名 , 帝不豫 , 讹言籍籍 , 修请出之于外 , 以保其终 , 遂罢知陈州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