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这些行业潜力无限!,别急着担忧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放缓。危中有机


上观新闻@这些行业潜力无限!,别急着担忧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放缓。危中有机
文章图片
【上观新闻@这些行业潜力无限!,别急着担忧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放缓。危中有机】近来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的世界经济走向格外受到关注 。 短期来看 , 世界经济增长、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等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 。 但长期来看 , 一些行业、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潜力巨大 。 疫情的发生是一些特殊场景的演练 , 也藏着打开机遇之门的密码 。 如何把握危机中的新经济行业商机?采访人员专访了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沈开艳 。 产业数字化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上观新闻:您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大势中的站位与战略选择 。 对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 您的基本判断是什么?沈开艳:我有两个基本判断 。 第一 ,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 即从注重规模扩张的追随型经济发展阶段 , 向追求质量的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转变 。 第二 , 不论我们是否意识到 ,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席卷一切产业 , 并深刻地改变着它们的技术特征、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 。 众所周知 , 全球主要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领域 , 暗含着未来全球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 想要解读和捕捉未来可期的行业商机 , 一定要认真了解全球主要国家的科技战略重点领域 。 根据我们的研究与比较 , 尽管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目标因其要素禀赋、科技水平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 但各国科技战略的重点领域仍然具有较强的共性 。 从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 , 各国科技战略的重点领域基本上都集中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方面 。 上观新闻:面对时刻可能产生变化的经济形势 , 在您看来 , 可以在变化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是什么?沈开艳:我想 , 是否可以保持时刻拥抱变化的态度非常重要 。 俗话说 , “危”中有“机” 。 如果我们能时刻保持积极应对、灵活应变的态度 , 遇到再大的挑战 , 总能发现其中蕴藏的勃勃商机 。 举例来说 , 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电商、社交、网游三大行业的进化 , 阿里、腾讯、京东等领军企业一跃而起 , 直至今日都在不断为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 上观新闻:最近 , 经常会有人问:这一次的疫情在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 , 会否催生新的行业机会?沈开艳:这一次疫情发生后 , 我们看到 , 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类似 ,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速向大众生活、企业经营、政府管理等各领域渗透;一批生鲜电商、体验式场景、线上办公、在线教育、无人驾驶等新业态崛起;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体验竞相呈现 。 疫情之后 , 中国经济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 这将为提升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供强大动力 。 比如 , 疫情期间 , 居家隔离带动了在线娱乐、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 。 随着疫情缓解 , 上述领域很有希望实现常态化发展 。 办公、教育、医疗领域有望爆发庞大的上线化市场需求 , 有可能催生出如微信、滴滴一般互联网入口级别的超级应用 。 又如 , 本次疫情导致一些企业复工延迟 , 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等现状 。 为此 , 一些制造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 , 通过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调整用工模式等方式来解决难题 。 换言之 , 本次疫情有可能成为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 。 受本次疫情背景下劳动力短缺、制约的刺激 , 一些企业有望打破自身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的僵局 , 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一些产业也有望在数字化方面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 本次疫情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人人互联”的背景下发生 , 社会各界每天24小时不间断关注疫情动向 , 政府的应急能力、治理能力被社会舆论全方位关注 。 预计疫情过后 , 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 。 政府端释放的数字化治理需求会成为数字经济的增长点之一 。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孕育新商机上观新闻:除了您刚才提到的一些行业变化 , 还有哪些“商机”极具潜力 , 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沈开艳:未来的行业恐怕无法再简单地以“新”“旧”来形容 , 只要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 相信就会有新的、潜力无限的商业机会被孕育出来 。 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例 , 这个行业本身并不新 , 但当它与新技术融合、与新需求契合 , 也能拥有别开生面的新未来 。 比如 , 未来中国将面临类似日本“少子高龄化”的人口发展趋势 。 这将导致无法自主驾驶汽车的老人群体增多 , 拥有熟练技能的火车司机出现短缺 , 如何让无人驾驶有效应对这一系列社会问题 , 很值得深入研究 。 目前 , 物联网等ICT技术的深化发展 , 使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可能 , 但由于私人汽车的驾驶场景过于复杂 , 无人驾驶最有可能在应用场景较为单一的公共交通(公交车和市内轨道交通)与货物运输(货车编队定向行驶)领域率先推广 。 24小时无间断运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有望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 这主要得益于无人驾驶公交车不存在司机夜间疲劳超负荷驾驶问题 , 无人驾驶汽车推广后 , 亦可通过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司机劳动力成本)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 与此同时 , 无人飞机有望成为物流运输的重要补充手段 。 随着低空领域逐步、有序地对社会开放 , 物流运输就有了一种新的高效手段 。 相应地 , 无人飞机停机坪以及通用机场的数量会不断增加 。 此外 , 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化 , 交通运输领域共享化程度加深 , 共享交通有望由个人出行领域扩展到货物运输领域 。 汽车等货物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的空置率水平将进一步降低 , 货物运输领域将打破对货车所有权的执念 , 更加强调货车的使用权和共享使用权 。 随着货物运输领域共享化程度的提高 , 货物的长途运输将有可能被分解为多个短途运输 。 届时 , 货物的长途运输将进一步减少 , 短途运输及运输频率将进一步增加 。 上观新闻:近来 , 大家对“无接触经济”新业态颇为关注 。 在您看来 , 未来 , “无接触经济”得以持续发力、不断深化的关键是什么?沈开艳:你所说的现象 , 我也有所关注 。 一方面 , 本次疫情一下子使得“无接触经济”业态快速发展 , 物流终端的“无接触配送”、火神山医院的无人超市等理念被公众迅速接受;另一方面 ,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有望在疫情后持续升温 , 应用于各种生产场景的机器人将随上述需求的增加而快速普及 。 但细究起来 , 上述两方面变化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 因此 ,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 , 其重要性将持续增强 。 以上海这样的城市为例 , 它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镇 , 应进一步放心大胆地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 , 巩固现有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 将人工智能打造成为上海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在本次疫情引发的产业领域新变革与新机遇中 , 物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也尤为显著 , 智慧物流业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 上观新闻:言下之意 , 您认为目前的物流业还不够“智慧”?沈开艳:我觉得是应该可以“更智慧” 。 疫情期间 , “无接触配送”让我们耳目一新 , 自动存取系统、自动拣货架、自动化输送设备等在仓储物流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 , 有效减少了人员之间的接触 , 但也暴露出物流配送末端存在的问题 。 那就是 , 最后500米的终端环节很难有智慧科技介入 。 疫情期间 , 为防范接触性传染风险 , 大部分终端配送环节采取了“人力配送+定点投放”的模式 。 这种模式一方面很难杜绝送货员和客户交叉感染的风险 , 另一方面依靠肩扛手提的方式效率偏低 , 与物流产业的智能化趋势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 可以预见的是 , 后疫情时期也将是中国发展智慧物流的重大机遇期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培育了智慧物流新模式下的用户习惯 , 加速了无人配送场景的应用和普及 。 与此同时 , 新冠疫情的暴发和人们自我健康防护意识的强化 , 为智能化无人配送培育了广阔的C端用户群体 , 物流末梢环节的智能化转型恰逢其时 。 从长远来看 , 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应用 , 一方面会为全球产业生产模式与发展路径带来深刻变革 , 另一方面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就业、娱乐、居住、出行) , 最终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人类活动、物的移动等产生重要影响 。 哪些岗位需求增长将更为明显上观新闻:曾有未来学家预见 , 当大数据、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3D打印、机器人相结合 , 相当一部分目下的人类工作将被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 。 到时 , 一些由人类承担的工作不再需要集聚到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进行 , “居家工作”将成为一种主流的工作方式 。 这一次 , 因为疫情 , 很多人提前体验起了“居家工作” 。 沈开艳: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 , 一些单调、重复率高的工作最可能被取代 。 具有一定创造性、需要沟通、社交、协商的工作会保留或增加岗位 。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2017年底发布的报告 , 我们国家未来的行业岗位将在2030年出现重大变化 。 其中 , 创意人员大类(艺术家、设计师、娱乐业从业者、媒体工作者)的岗位需求将增长85% , 技术专家大类(计算机工程师、专家)的岗位需求将增长50% , 经理及管理人员大类将增长40% , 社会互动大类(包含餐饮服务人员、零售及线上销售人员、娱乐业服务员、造型师、酒店及旅行相关从业者)将增长36% , 教师大类(学校教师、高等教育、其他教育业专业人士)增长119%;医护人员大类(医生、护士、医师助手、药剂师、理疗师、保健员、保育员以及保健技师)将增长122% 。 这些数据是针对全国而言 ,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和文化大都市 , 相应的比例又会有所增长 , 创意类和技术专家类的岗位需求增长将更为明显 。 而随着科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 居家办公、远程办公人数规模会持续扩大 , 工作方式向弹性办公、兼职办公转化的比例会持续升高 。 尤其 , 近两三年 , 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 , “共享办公空间”为弹性办公创造了便利和可能 。 灵活的办公场地 , 为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兴行业从业者、移动办公人群 , 创造了一个随时可以见面或在线讨论、跨社区协作的系统环境 。 这种新的办公空间组织方式 , 打破了办公、创业和固定空间之间的紧密关联 , 让不断追求创新的创业者获得了一个更轻松、优质的办公环境 。 这一次 , 因为疫情 , 很多人提前过起了“居家工作”的生活 。 我们不妨借此机会 , 提前想象、思考居家工作、灵活办公以后可能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 当可以实现弹性办公和兼职办公的岗位越来越多 , 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的需求一定会产生更丰富的想象和变化 。 在不远的未来 , 可以弹性办公和兼职办公的岗位 , 以创意类、专家类、社会互动类为代表 , 将明显增加 。 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 , 产品和服务都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来承载自己的信息 , 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计划、生产、仓储、维护等信息都存储在云端 , 便于其他系统持续访问 。 这种模式被称为“云端制造”或“云端服务” 。 这不仅使远程工作或远程服务成为可能、劳动者的强制性通勤减少 , 也将使以“居家工作”为代表的灵活用工模式进一步普及 。 链接这些产业大势值得关注信息技术产业关键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全球产业发展正在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型 。 “人工智能+”是指让人工智能融入各个传统产业领域 , 创新发展产生新业态 。 在“人工智能+”时代 , 以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为核心 , 以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数据或计算能力为基础支撑 , 推动人工智能在金融、医疗、自动驾驶、安防、家居以及营销等领域创造价值 。 当前 , 互联网上爆发式增长数据 , 引发人们必须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并合理分配资源 。 要在这种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的时代下更高效、精准地生活 , “人工智能+”时代成为必然趋势 。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从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逐步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 转变成为通用智能 , 进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 与此同时 , 大数据、云计算正以融合之势大幅度占有全球市场 , 高级数据服务、社交大数据分析等诸多新的细分市场相继被创造出来;区块链已然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开辟国际竞争新赛道;物联网技术的出现 , 加快了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的步伐 。 目前 , 区块链发展仍被认为处于以数字货币为核心的1.0阶段 , 正在向以智能合约为核心的2.0阶段过渡 , 全球共有超过1600种活跃数字资产在市场中交易 。 尽管区块链技术还不够成熟 , 但从全球来看 , 区块链产业正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 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如今所说的“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智能控制系统、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 。 总体来看 , 智能制造装备市场依然由美、德、日等传统科技强国主导 。 在智能控制系统方面 , 全球智能控制系统产业稳步增长 。 据行业内测算 , 到2020年 , 智能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 。 在3D打印方面 , 近几年 , 全球3D打印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 3D打印行业权威咨询公司WholersAssociates2017年年度报告指出 , 全球3D打印在2016年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 , 年增长达17.4% 。 我国3D打印行业紧跟国际步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2016年我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达到80亿元 。 业内机构预测 , 随着我国对3D打印产业的重视逐步加强 , 到2021年 , 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将达690亿元 。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 ,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 。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 自2013年起便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数据 , 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29万台 。 该年度中 ,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达8.9万台 。 从2017年分地区的工业机器人供应量看 , 亚洲和澳大利亚是全球增长最为强劲的市场 , 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超过26万台 , 同比增长37%;欧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 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达6.63万台 , 同比增长18%;美洲工业机器人市场供应量为4.61万台 , 同比增长12% 。 从应用领域角度看 , 搬运和上下料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应用领域 , 焊接与钎焊是第二大应用领域 , 装配与拆卸工业机器人第三 , 加工机器人销量增长快速 。 从应用行业角度看 , 2017年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第一大应用行业为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业 , 汽车制造业为第二大应用行业 , 金属加工业(含机械设备制造业)第三 , 其他行业的工业机器人总体上也呈现增长的趋势 。 生命科学技术产业关键词:医疗健康、基因测序目前 , 医疗健康行业一些趋势值得关注 。 一是从证券市场行情看 , 医疗健康板块深受资本市场青睐 , 疫情相关的上市公司涨幅巨大 。 二是新药研发体系及产业链加速升级 。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新药瑞德西韦临床审批提速明显 , 且由院士牵头快速制定临床方案 , 显现了我国创新药临床试验工作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 。 三是医疗器械和第三方诊断行业的市场扩容和基层下沉加速 。 四是新型前沿科技正加速重构医疗生态圈 。 人工智能、云医疗、5G网络等新科技在诊断、治疗、疾病预防领域大量应用 , 同时医疗信息化、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院突破了固有的发展思路 , 步入加速发展轨道 。 基因测序于2017年前后步入行业爆发增长期 。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BCC测算表明 , 2017年基因测算产品国际销售产值达到95亿美元 , 年度增速高达22.3% , 增长能力为全球新兴产业中的翘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