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通臂拳第六代传人朱建民师父讲授武术之阴阳之道
【武术■通臂拳第六代传人朱建民师父讲授武术之阴阳之道】
通臂拳渊源:
通臂拳亦称通背拳 , 传说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 由白猿公(人称白猿道人)所创;宋朝又有赵匡胤三打韩通的故事;据传宋代少林寺还曾传习“韩通通臂拳” 。 据史料记载 , 明末学者黄宗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记载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之语;其子黄百家在《学其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中 , 进一步为六路注释“通臂长拳也” 。 说明在明朝即已流行 。 清朝以后 , 在民间流传的通臂拳名称很多 , 其中祁家通臂拳流传最广 , 影响最大 。
祁家通臂拳形成于清朝嘉庆末年、道光初年 , 由河北冀梁城西南三十里大郭村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县宫村镇贾家店(亦同兴店)开山立万 , 并与其子祁太昌共同完成造拳 。 其内容是心机通背拳与六合长拳并融入大枪之法共冶为一炉 , 称“祁家门” , 亦“祁家通背拳” 。 在潍坊诸城等地流传的便属于祁家通臂拳范围 。
本文插图
阴一阳谓之道 。
阴阳是中国人的哲学基础 , 在古代 , 几乎成了无所不包 , 无所不容的两大概念 。 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它来解释 , 武学自然也不例外 。 比如 , 手背为阳 , 手心为阴 , 在出手的时候 , 一般一手为阴一手为阳 , 而且是在变化中 。 说到这里 , 我想到了魏晋书法笔笔换面 , 笔画有向背阴阳的特点 , 如出一辙 。
师父说:“万物的大道是一致的 , 不是某些人说的用64卦来解释每一招每一式 , 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 牵强附会罢了 。 孔子不是说过吗 , 不占而已 , 我们相信的是它的理 , 而不是算卦 。 ”
“拿太极图来讲 , 为什么是圆的 , 而不是方的?或是其他形状?在这个圆上没有停顿的障碍 , 它就能不断旋转 , 循环无端 , 如果障碍的点多了 , 就会停滞 。 我们的通臂拳就是一个圆运动 , 平圆和立圆 。 古中医也讲圆运动 , 身体气机的升降沉浮运动轨迹就是圆 , 有个点滞住了 , 身体就有问题了 。 ”
“比如说我们劈砖开石 , 这个圆运动一直下到底 , 不能停顿 , 如果在石板处稍一停顿 , 肯定开不了 , 自己的僵劲把力阻住了 。 ”
这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 我们的行草不也是圆运动吗?魏晋书风的摆荡运笔不就是平圆吗?提按运笔不就是立圆吗?
朱师父还说:“太极图中间的这条S形的线 , 就是我们拳运行的轨迹 , 走的是螺旋劲 。 螺旋劲像是拧湿床单 , 力量大 , 像是千年古藤 , 有内劲 。 ”
是啊 , 我们书写中的捻管不也是这样吗?
通臂拳里的穿九宫 , 走八卦 , 抱五行 , 都是直接来自《周易》 , 来自太极 。
阴阳之变
《周易》用阴阳之变来分析事物的变数和结果 。 而通臂拳阴阳时刻在变化的特点说明了它的古老 。
冷、弹、脆、快、硬是通臂拳的特点 , 冷劲就是在出拳之后 , 接触点的一霎那 , 拳变掌 , 掌变拳 , 这种杀伤力是最大的 。 而且拳或者掌最后要定住 , 力道杀到敌人的身体里去 。
步法也是如此 , 一腿为实一腿为虚 , 随时变化 。
作书之法 , 在能放纵 , 又能攒捉 , 同理啊!
至柔弱至坚刚
坤 , 至柔而动也刚 , 至静而徳有方 。 通臂拳要化掉所有的僵劲 , 松柔到极致 , 出拳没有阻力 , 速度变快 , 力量最大化 。
我们书法执笔也是这样的 , 不能有僵劲和蛮力 , 松活才能八面出锋 , 才能发力迅猛 。
朱师父说 , 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 , 从太极到无极 , 什么都忘了 , 随心所欲 。 从有招到无招 , 从有意到无意 。
道法自然 。
推荐阅读
- 地震作用|中国地震区划图:第五代实施4周年 第六代形成初步方案
- 作者|第六届(2020)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佳作赏(八)
- 武术大师最深的功夫,都练在嘴皮上了
- 晨郴州|区人大领导到市四十三完小调研“武术进校园”工作
- 未来的第六代战斗机有多强?
- 巫术、舞术和武术
- 传统武术, 别吹了!别不服了!!!
- 传统武术 与 制造业 一样, 自欺欺人 自吹自擂
- 传统武术有实战价值吗?深度解析
- 有感于《中国武术大师为什么总是挨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