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历史那些事■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靖难之役”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 , 发生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 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 , 靖国难”的口号走向了一条多少人想走却不敢走的道路——谋反 。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 , 他反的是当今的皇帝朱元璋的孙子 , 也是他的侄子朱允炆 。 战争历时四年之久 , 最后以朱棣的谋反成功 , 登上皇位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说说历史那些事■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靖难之役”
文章图片
朱棣为什么要谋反呢?是什么原因让他发动“靖难之役”的?这恐怕还要从朱元璋的“封藩”说起了 。
“封藩”为始乱之根源
洪武三年 , 朱元璋终于决定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封藩了 , 他说“先王封建 , 所以庇民 , 周行之而久远 , 秦废之而速亡 。 汉晋以来 , 莫不皆然 。 其间治乱不齐 , 特顾施为何如尔 。 要之 , 为长久之计 , 莫过於此” 。 朱元璋共二十六子 , 其中封王而置于边塞的有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晋王、北平的燕王、大宁的宁王、东北的辽王、宣府的谷王、大同的代王、宁夏的庆王、兰州的肃王等九王 , 这九王“莫不敷险隘 , 控要害” 。
说说历史那些事■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靖难之役”
文章图片
为什么要封藩呢?
第一、明建立初期 , 元顺帝残余势力北遁大漠 , 所谓“整复故都 , 不失旧物 , 元亡而实未亡” , 实力尚存 , 史称“北元” 。 北元仍有两支重要的力量在与明抗争 , 一是陕甘地区的河南王扩廓帖木儿 , 即王保保;一是辽东的纳哈出 。 不仅如此 , 女真、西番、西域、高丽等也不可不妨 , 面对这种形势 , 只能采取“固守疆国 , 防其侵扰”的政策 , 而建藩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防守边疆更放心的了 。
第二、明刚建立起来 , 大明的光芒基本上被那些开国元勋们给抢去了 , 李善长、刘基、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蓝玉等等都是功高震主、功不可没 , 这些人一旦把握了朝廷的兵权 , 那朱家的江山就岌岌可危了 , 因而应赶快培植自己朱家的势力来对抗朝中的权臣 , 维护皇室的统治地位 。
第三、可以牵制地方军权 , 防止地方发生叛乱 。 主要是朱元璋太不相信异姓功臣了 , 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后 , 可以与地方相互牵制 , 加强中央集权 , 防止发生秦没有给子嗣封藩而二世即亡的悲剧 。
第四、可保太子政权稳定 , 防止发生争夺皇位之流血事件 。 历来皇帝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而明争暗斗 , 拼个你死我活 , 尽早封藩远离朝廷可杜绝其心生二心 , 为将来太子稳定即位打下基础 。
“重藩”埋下了祸根
封藩后 , 由于藩王处在国家重要的边陲位置 , 藩王的待遇也逐年上升 。 洪武五年 , 藩王府设护卫指挥使 , “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 , 多者万九千人” , 朱元璋还要求各藩王“岁训将练兵 , 周视封疆 , 作军器必精良 , 以固边圉” , 并可“节制地方将校” , 即朝廷所派驻的守镇兵也往往归藩王调遣 。
洪武三十年 , 朱元璋给晋王、燕王下了一道敕书 , 谕以“备边十事” , 提到“王所统大军 , 除发去都督等员率领提备 , 其余护卫或一万 , 或二万 , 亲王率于附近屯所往来牧放 , 仍须被坚执锐 , 夙夜加谨” 。 史称宁王“带甲八万 , 举车六千 , 所属朵颜三卫骑皆骁勇善战” 。 晋王、燕王也多次出兵打败元的残余势力 , 这样 , 不仅诸王的势力不断加强 , 而且军事经验也在不断增长 , 实力已不容小觑 。
说说历史那些事■你这是有泼天的胆子啊,朱棣:我这皇帝是被逼上的,“靖难之役”
文章图片
对于藩王的约束 , 朱元璋也是想好了对策的 。 他派人编写了《祖训录》并亲自作序 , 以此来规范藩王 , 他说“苟作聪明 , 乱旧章 , 是违祖训矣”、“后世子孙当思敬守祖法” , 认为他的子孙只要遵循他的成法不变就可使朱家的大明朝永远传下去 。 关于藩王的问题 , 朝中大臣叶伯巨曾上书劝谏“节其都邑之制 , 减其卫兵” , 行汉之贾谊、晁错削藩之策 , 结果朱元璋大怒 , 将他下狱 , 一直关到了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