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蔡川村的14个“红手印”

新华社银川4月18日电题:蔡川村的14个“红手印”
新华社采访人员邹欣媛、马丽娟
如果没有11年前那次“冒险” , 杨宗仁不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
【『养殖』蔡川村的14个“红手印”】那是2009年初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刚遭遇一场大旱 , 小麦长得没有膝盖高 。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村部 , 14名村民在一份贷款合同上按下红手印 , 杨宗仁是其中之一 。
贷款总额17万元 , 担保人是村主任马金国 。这个3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刚当上村主任不久 , 承诺要带全村人致富 。但必须听他的 , 地里不种粮食改种草 , 贷款养牛 , 村里一片摇头 。
蔡川村是什么地方?宁夏南部山沟里的“烂包”村 , 泥路破窑 , 十年九旱 , 祖祖辈辈地里刨食混肚饱 。要种草 , 那人吃啥?而且蔡川村常年滋事告状不断 , 乡长都不敢来 , 谁听你的?
当年杨宗仁正过着“借”来的生活 , 20岁的他每天在水泥厂干苦力保不了一家老小温饱 , 四处借钱 , 欠了一屁股债 。“实在是没路走了 , 横竖都是穷 , 趁年轻赌一把 。”更重要的是 , 他知道马金国靠得住 。
马金国原本在固原市搞蔬菜批发 , 生意红火 。蔡川村两委换届选举 , 老党员跑到他的菜摊上诉苦:“选不出来了!选谁都有意见!你来当吧!”马金国不愿意 , 他在村里放了10年的羊 , 兜里揣着37元钱下山闯到现在 , 哪有回去的道理?
最后他硬“被”竞选成功了 。马金国做事果断 , 行 , 选上了那就干 。“我是个生意人 , 无非就是带着全村人一起挣钱 。”蔡川有养牛传统 , 缺水种粮食不行 , 种饲草却能活 , 但必须要有组织、成规模 。
2008年马金国卖掉了市里的房子、车子 , 用30多万元回村成立了金羚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并联系邮储银行 , 以合作社担保 , 以“大户保小户 , 富裕户保贫困户 , 村干部、养殖能手任意保三户”的农户联保方式贷款养牛 。
杨宗仁最初贷款1万元 , 买了两头牛 , 成为村里最早在地里覆膜种青贮玉米的人 。第二年他卖了一头牛挣了3000多元 , 最初贷款的人还有养牛挣1万多元的 , 这在当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的蔡川村是笔大数目 。村民看着眼热 , 马金国的思路对着呢!
短短5年时间 , 合作社社员增至282户 , 累计贷款9000多万元 , 零逾期零欠账 , 2014年蔡川村被邮储银行宁夏分行评为“信用村” 。
2016年蔡川整村脱贫 , “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蔡川模式”在宁夏全区推广 。国家金融扶贫政策实施后 , 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享受贴息 , 蔡川村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 1万亩土地全种上了青贮玉米等饲草 , 牛存栏量从2008年的170头增加到现在的3200多头 ,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
马金国后来连任五届村支书 , 还当上了寨科乡副乡长 , 带动更多贫困村发展 。最早按下红手印的14人都成了蔡川村的致富带头人 , 纷纷“单飞”成立了养牛、养蜂、红梅杏种植等合作社 。
“只要肯吃苦 , 生活总是有回报的 。”杨宗仁靠养牛早已还清了欠债 , 盖起了白墙红瓦的新房子 , 成立了自己的养殖合作社 , 吸纳14户建档立卡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