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中国传统之治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 二 )
义是处理人际关系、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 。 一般而言 , 人的行为出发点多是根据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 , 因此利的存在成为其行为的内在促因 。 然而在儒家的传统认识里 , 利是不能成为行为评价的价值标准 。 如果将所依据的判断尺度归结为外在的某种利益 , 那么结果只能造成现实评价的混乱和无序 , 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要具备一贯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
中国社会一般强调仕宦中人的廉洁和清白 , “不受曰廉 , 不污曰洁” , “临大利而不易其义 , 可谓廉矣” 。 执政者管理民众 , 要求民众做到的 , 自己首先应该做到 , 所以有“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的说法 。 儒家以仁政德治的角度出发 , 倡导政府官员廉洁奉公、清白自守 , 反对官吏以权谋私 。 不以权谋私 , 不但是儒家所重视的官吏德行 , 还是不容忽视的政治伦理 。 举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八个德目 , 廉所指向的就是官吏的政治道德 。 后来发展出“礼义廉耻 , 国之四维”之说 , 则是将四者作为国家生存发展的支撑性因素予以重视 。 清人刘锡鸿说:“且夫忠诚勇毅之才由廉耻出耳 , 廉则聪明不蔽以贪欲 , 而体事之心专;耻则位置不安于卑庸 , 而赴事之力奋 。 ”(《复李相伯书》)廉洁是官员德行、政绩的根本 , “廉者 , 政之本也 。 ”(《晏子春秋·内篇》)宋儒吕本中也提到 , “当官之法 , 惟有三事:曰清 , 曰慎 , 曰勤 。 知此三者 , 可以保禄位 , 可以远耻辱 , 可以得下之援 。 ”(《舍人官箴》)
知耻是为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 , 有“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之称 。 知耻 , 是指人的“羞恶之心” , 指向人内在的善恶和荣辱 , 守仁义、知荣辱、慎言行是其要求 。 儒家理想的士君子形象是“博学于文 , 行己有耻” 。 《中庸》曾提出“知耻近乎勇”的伦理命题 。 “礼义廉耻 , 国之四维 。 四维不张 , 国乃灭亡”之说更是将知耻与廉洁并提 , 把民众与国家进行联系 , 认为“人有耻 , 则能有所不为” 。 士之为士 , 由羞恶之心导引而来的知耻之心 , 是儒家判定人与非人的标准 。 耻与廉的结合 , 又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向度 。 如此 , 廉耻不仅是立人之大节 , 还因为人的知耻之心的扩展而成为重要的立国精神要义 。 所以在经历了天崩地解、朝代鼎革的顾炎武那里 , “士大夫无耻 , 是为国耻”便成为发人深省的痛彻之言 , 具有不可磨灭的警示意义 。
总而言之 ,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道德操守的八个方面 , 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 。 以儒墨道法各家伦理话语为内容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 , 构成了自先秦以来中华民族行为规范的总和 , 也被视为中华民族性格和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 。 经过历史的沉淀 , 中华优良的道德传统 , 不仅对形成新时代优良道德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 还能为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提供思想资源 。 我们相信 , 古老的东方道德传统 , 在经过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后 , 必然会发展成为维系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不竭的精神力量 。
推荐阅读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不能]北美观察|不能怪中国,不能怪世卫 美国知名专家批特朗普断资世卫组织只会自食苦果
- [联合国]美媒: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有原因的
- #组织#特朗普称世卫组织“被中国控制” CGTN主播用事实犀利质问!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推荐:特朗普称世卫组织“被中国控制”,CGTN主播用事实犀利质问!
- 『中国青年网』从“制造”到“智造”——陕西依托装备制造业实施高质量发展
- 『销量』中国国产自行车品牌大全球最贵10大顶级老牌自行车品牌排行榜
- 【中国发展网】荆门高新区企业参与起草的物流快递包装塑料膜、袋国家标准颁布
- 『中国养猪网』4月18日肉价【持平】——最新猪肉批发价格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