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周易启蒙:天尊地卑对吗?是圣人的规定还是自然的规律?


如果从动物到人类有一个界限之分的话 , 那么 , 人类在一出现的最早时刻就有对“天”的认识 。
人类对天的认识 , 最早是无意识的 。 这种无意识是从动物阶段那里开始并且逐渐继承或者说是延续下来的 。
但人类最终进入了有意识地观察“天”的阶段 , 当然有史记载的 , 那于远古人类来说已经是很后来很后来的事情了 。 《史记》记载 , 黄帝获宝鼎 , 迎日推策 。 有人推测这很可能是“指缝迎日” 。 大根是在太阳升起时 , 举起手 , 叉开五指 , 人眼通过指缝观察太阳的运动 , 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太阳运动情况推演季节时令甚至历法 。 进一步的发展就有了立杆测影、晷表测量 。 夏代有“柱缝迎日”观测的方法 , 用12根柱子围成半圆 , 弧面迎向太阳 , 观察者位于圆心位置 , 观察就更准确了 。 所以夏代的历法有很大一个进步 , 有很高的科学水平 。
“天”到底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说“颠也 , 至高无上” 。 今释其本义常讲为人的头顶 。 但是“天”字在最原始的古人那里 , 很可能是表示地球之外人眼可以看见的空间 。 天字 , 甲骨文写作:

#哲学#周易启蒙:天尊地卑对吗?是圣人的规定还是自然的规律?
本文插图

天(甲骨文)
人们把顶上的圆形(此版字体略方)之下的部分常视为“人” 。 这当然是有道理的 。 但也应该不排除有其它表义 。 比如其上的带孔圆形可能表示太阳或月亮 , 而中间部分表示穹隆即天穹 , 下面部分表示闪电 。 “天”就表示是人们对于日月运行于天穹之上、电闪雷鸣甚至下雨出现在天空之下的一个整体认识 。
我们拿“雷”“电”的甲骨文、金文来比较 , 那个被视为人形的部件 , 在“雷”“电”字形中也是有的 , 它们表示“雷”“电” 。 如:

【#哲学#周易启蒙:天尊地卑对吗?是圣人的规定还是自然的规律?】#哲学#周易启蒙:天尊地卑对吗?是圣人的规定还是自然的规律?
本文插图

雷(甲骨文)

#哲学#周易启蒙:天尊地卑对吗?是圣人的规定还是自然的规律?
本文插图

电(金文)
古人观察到天的变化会带来地的变化 , 后来观察到日月和更多的星体运行变化都会有相应的地面变化 , 比如晴天多起来、暖和起来地上的草木才发芽;这演化为物侯等 。 更多的观察对此了解更深入如日躔壁初则时令到二月春分 , 天门打开 , 太阳南下 , 大地渐暖而万物渐渐欣荣;这发展为历法等 。 这就好像是天在带动、地在跟随 。 如此天为主、地为次的意识就产生并发展起来 。 加上“圣人之思”“圣人之志”和神来之笔的表达 , “天尊地卑”的观念就渐渐形成 。
远古人类认识的“天” , 其内涵绝不仅只是一个穹隆 。 而应该包含着其间的一切 。 比如阴晴圆缺、季节变换 , 电闪雷鸣 , 以及由此带来的春风和煦、夏日兴旺 , 秋季果实丰盛和冬季归藏 , 也包含着人类因为天的这样的特征而对其产生的敬仰和恐惧 。 进而产生对“天”的崇拜 。 由天的崇拜又发展出对天体的崇拜 。 而太阳的功用最具有代表性 , 所以太阳崇拜就最盛行 。
#哲学#周易启蒙:天尊地卑对吗?是圣人的规定还是自然的规律?
本文插图

祭天
天地 , 天造地设本无尊卑可言 , 各按其规律运行而已 。 但它们在人的认识中是有主次的、有尊卑的 。 我们假日里休闲 , 去农村的果园摘果子 , 是摘下面的还是摘上面的、是摘树叶最外面的还是里面的 , 聪明的人总是摘最顶上的、最外面的 , 最外面的又摘最向阳的——偏南的 。 为什么?大啊 , 甜啊 。 为什么又大又甜?日照充足、太阳晒得多营养更丰富嘛 。 看看 , 根子又在太阳上 , 又在天上 。 所以果农总是要求——选好一棵树 , 全树摘完 , 不准这棵树摘几个那棵树摘几个 。 果农其实也不容易 , 摘果的要遵守规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