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打烊@晁错自寻死路,景帝薄情寡义,多角度解析七国之乱:文帝神来之笔
“非刘氏而王者 , 天下共击之” , 刘邦击败项羽后先后诛杀彭越、英布、韩信等异姓王 , 取而代之分封了一批同姓王 , 并与这些同姓王签订了白马之盟 。 刘邦以为 , 经过他这一番操作 , 天下都掌握在了刘氏手中 , 大汉江山想必可以千秋永固 。 然而仅仅过了几十年就祸起萧墙 , 虽然没有出现非刘氏而王者 , 但刘家人自己内部举起了反叛大旗 , 这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
七国之乱来得快去得也快 , 大汉朝也以此为契机 , 削弱藩王权势 , 加强中央集权 , 最终缔造了伟大的大汉帝国 。 以往 , 在分析这场影响了大汉帝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叛乱时 , 人们习惯把目光聚焦在叛军主力吴楚联军与平叛主力周亚夫身上 , 今天 ,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 , 解析一下汉文帝、晁错、梁王等配角在七国之乱中所起到的作用 。
文帝:活着就布局 , 死了才生效乍一看这个标题 , 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七国之乱不是发生在汉景帝即位以后么?跟汉文帝有什么关系?确实 , 汉文帝去世于公元前157年 , 而七国之乱发生在公元前154年 , 此时汉文帝已经死了三年了 。 但死掉的诸葛亮能吓走活着的司马懿 , 只要谋略够高明 , 生前布局、死后生效也并非不可能 。
汉文帝剧照
文章图片
汉文帝生前最神来之笔的一次布局 , 就是提前埋下了一颗谁也没想到的钉子 , 当七国之乱发生后 , 这颗钉子杵在睢阳城 , 把叛军挡在了向长安城进发的路上 , 逼退了七国叛军 , 这才给周亚夫创造了趁隙而入、一举击溃叛军的机会 。
这颗钉子是谁?他就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的同母弟梁王刘武 。 汉文帝在位时就明白他老爹那套“非刘氏而王者 , 天下共击之”的誓言约束不了这群土皇帝 , 于是就开始布局 , 为将来必然会发生的叛乱做准备 。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安排:把太子刘启的同母弟刘武封为梁王 。
公元前178年 , 汉文帝刚即位不久 , 将刘启立为太子 , 将刘武封为代王 , 后来改封为淮阳王 。 等到公元前168年 , 汉文帝最喜欢的儿子梁王刘揖堕马而死 , 于是汉文帝走了一步神来之笔的棋:把刘武封为梁王 , 并在临死前命令刘武前往梁国首都睢阳城驻守 , 我们不妨来看一张地图:
西汉初期封国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 , 梁国与淮阳国就是横亘在吴国、楚国与长安之间的一道墙 , 而此时的淮阳王是汉景帝的儿子 , 七国之乱的主力军吴楚联军要进军长安 , 睢阳城就成了最方便、最直接的一条路 , 而坐镇睢阳城的就是刘武 , 正是这样的安排 , 让吴楚联军最终功败垂成 。
晁错:自寻死路 , 人作死就会死晁错为什么会死?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答案 , 作为七国之乱前期的焦点人物 , 晁错之死究竟是谁导致的?叛军逼迫?袁盎陷害?还是被景帝抛弃?这些因素都有 ,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晁错自己 。 可以说 , 以晁错的性格 , 就算不死于七国之乱 , 也迟早在其他场合被人阴死 , 班固在《后汉书》中评价晁错说:
错为人峭、直、刻、深 。这四个字很好地诠释了晁错的性格 , 严厉、苛刻、刚直 , 这种性格虽不算犯罪 , 但却很容易得罪人 , 他曾在汉文帝的委派下巡视全国 , 因为性格原因 , 把各地的封王得罪了一个遍 , 因此 , 早在还没有提出削藩的时候 , 各诸侯王就已经想弄死他了 。
更要命的是晁错不懂吸取教训 , 汉景帝登基后重用他 , 他又把朝廷内的高官得罪了一大半 , 丞相申屠嘉一度上书汉景帝说晁错擅自凿开庙墙要求处死他 。 可以说 , 晁错同僚、下属几乎没有一个喜欢他的 , 甚至有许多人想他死 。
晁错剧照
推荐阅读
- 吉祥说历史前两锤砸死两金将,第三锤只一扫,金兀术就跑了,岳云出世试三锤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吉祥说历史而且还是宋朝人民的好丞相?,秦桧不仅不想杀岳云
- 洋洋谈历史犹国之良相娶对妻子有多么的重要,朱元璋的马皇后:家之贤妻
- 吉祥说历史步战勉强可以,唯有此战克敌,岳云四战金弹子:马战两次未讨便宜
- 吉祥说历史留下两子一女,儿女们有何结局?,岳飞之子岳云23岁蒙冤惨死
- 十四叔看历史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
- 历史大点评读史小记:忠孝之食
- 读历史西方人眼中的狄仁杰:东方的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