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干饭里的乡愁』揭秘:大才子纪晓岚为啥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三 )


初入翰林 , 为新科进士;再入翰林 , 为赦罪犯人 。 当年挥斥方遒的青年 , 此时已深刻体会了世事无常和人生艰难 , 不复当年心态 。 “人生快意果有失 , 一蹶万里随戎旃” , 这是对以前快意人生的后悔;“少年意气已萧索 , 伤禽宁望高飞翻” , 这是对前途莫测的恐惧;“毋乃怪我趋营猛 , 讽我宴坐娱林泉 。 拈花微旨虽默契 , 拂衣未忍犹留连” , 这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友朋知己尚必报 , 况乃圣主恩如天” , 这是彷徨之后决意仕进的选择——这些诗句都出自纪晓岚刚从乌鲁木齐返京后写作的《幽篁独坐图》 , 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 。
虽然遭受挫折 , 纪晓岚还是义无反顾地再次投身仕途 。 返京的当年10月 , 纪晓岚迎銮密云 , 正值土尔扈特部归顺 , 龙颜大悦 , 纪晓岚作了文章进献 , 得乾隆皇帝嘉奖 , 复授翰林院编修 。 1773年 , 朝廷开四库全书馆 , 纪晓岚得大学士刘统勋的推荐 , 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四库全书馆总纂修 , 这一年纪晓岚刚好50岁 。 对他而言 , 总纂《四库全书》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 前后花费10年之功 。 因整理《四库全书》、纂修总目有功 , 纪晓岚此后平步青云:被提拔为内阁学士;授兵部侍郎、御史、礼部尚书;又调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加太子少保 。 1805年2月 , 纪晓岚离开人世 , 当时他已升任为协办大学士18天 。
晚年的纪晓岚 , 虽官高名显 , 但在乾隆皇帝眼中始终是文学侍臣 , 形同俳优 。 1785年 , 员外郎海升殴死发妻 , 身为左都御史的纪晓岚参与审案 , 被乾隆皇帝斥为“无用腐儒”;1786年 , 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刘全仗势招摇 , 此事与纪晓岚无关 , 而乾隆皇帝在上谕中明确怀疑纪晓岚 , 揣度他对和珅心怀不满而暗中唆使 , 此事后来虽未牵扯到纪晓岚 , 但纪晓岚内心之恐慌可想而知 , 因此言行也愈发隐忍顺从 , 闲居之时也只是独坐焚香著述而已 。 至于乾隆皇帝驾崩之后 , 嘉庆皇帝即位 , 更是将纪晓岚当做元老对待 , 有客气而无实质上的任用 , 否则也不会到他行将就木才予其大学士之衔 。
【『孔干饭里的乡愁』揭秘:大才子纪晓岚为啥是官场上的“不倒翁”?】但是不管怎样 , 纪晓岚做官做到死 , 在学术盛兴的乾嘉时期 , 这种选择也是耐人寻味的 。 同时期的大诗人、思想家袁枚 , 年长纪晓岚8岁 , 少年成名 , 高中进士并选为翰林院的庶吉士 , 但却没有留下来 , 而是外放知县 , 仕途辗转十几年后归隐随园 , 寄情山水;同年进士钱大昕 , 和纪晓岚齐名 , 人称“南钱北纪” , 亦在盛年辞官 , 致力于学术;同一时期在史学上有很高成就的章学诚 , 考中进士、外放官员之后选择不去……对比这些学者 , 作为学者的纪晓岚是世俗的 , 作为官员的纪晓岚则是孤寂的、无奈的 。 纪晓岚集官员、学者、作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 。 若从价值角度论 , 他首先是一位学者 , 留下了《四库全书》 , 在学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浮沉宦海如鸥鸟 , 生死书丛似蠹鱼” , 这是纪晓岚自作的挽联 , 也是对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