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帅▲歼10C——终成正果(三)
歼10C的雷达 , 还好没有经历发动机那样的劫难 , 总体是比较顺利的 , 因为在此之前歼8已经替它度劫了 , 歼8初装的是属于60年代水平的208单脉冲雷达 , 脉冲雷达是相对于连续波雷达而言的 , 208型是是中国第一种具有拦射能力的雷达 , 平面搜索距离为40千米 , 配备有连续波照射器 , 理论上可以导引超视距发射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 但实际上该雷达不具备真正实用的中距导弹火控制导能力 , 因此最早一批的歼-8Ⅱ战斗机的作战能力仍没有明显提高 , 直接导致了该批战斗机未能装备部队 , 但是单脉冲雷达在功能上比早期的测距器有很大的提高 , 但其仍旧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下视能力 , 也就对低空和近地目标的探测能力差 。 普通的单脉冲雷达只能上视 , 平视都必须在高空 , 而且地面还要基本为平原和海面 , 即便如此高度3000米以下就基本是盲区了 。 因此 , 尽管我国尚未研制成功 , 但它已经过时了 。
文章图片
【飞帅▲歼10C——终成正果(三)】当时主流是脉冲多普勒雷达 , 即PD雷达 , 利用多普勒效应 , 通过速度差产生的多普勒频移分离出目标 , 同时又有单脉冲雷达的高测角精度 , PD雷达在空中可以完全无视地杂波的影响 , 即便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 都能从山沟里精确的发现移动目标 , 这种雷达对战斗机而言 , 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因此歼8又试图移植米格29的祖克PD雷达 , 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 只能寄希望于自研 , 但谈何容易 , PD雷达与单脉冲雷达的技术路线完全不同 , 其数字化程度是后者无法比拟的 , 我国严重缺乏精通数字电路的人才 , 直到90年代初期 , 民间电脑的异常高速的发展 , 对数字电路的人才培养才有了一定的基础 , 80年代初一个研究所懂数字电路的人不到2% , 到了90年代中期 , 几乎90%的人都只在数字电路上设计工作 。 因此中国雷达技术终于出现井喷 。
1989年 , 第一种国产脉冲多普勒机载雷达1471试飞成功 , 打破国外封锁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其采用的是中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重复频率是雷达每秒钟发射的脉冲个数)于90年代中期定型投入使用 , 结合当时更为重大的10号工程 , 性能更好的1473雷达也上马研制了 , 这就用于歼-10的机载火控雷达 , 与此同时 , 1995年我国第一型全波形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神鹰”试飞成功 , 后来用于歼轰-7A型飞机配套 , 因此在歼10首飞的98年 , 国产机械扫描雷达已经成熟 。
文章图片
歼10的1473脉冲多普勒雷达 , 得益于现代化的超精密机械加工能力获得重大突破 , 终于搞定了平板天线的波导管集成和加工 , 有了成熟的平板缝隙阵天线 , 相比倒置卡塞格伦天线 , 它最大的优势是极大增加了天线的增益 , 在不增加功率的情况下使探测距离成倍增加 , 同时还通过精确控制 , 压低了副瓣电平 , 具备了下视下射能力 , 这是巨大的进步 。
早期批次的1473 , 因为研制之初尚在80年代末 , 制定的军标所规定采用的元器件比较古老 , 性能比较落后 , 当时雷达仅相当于美国80年代初的水平 , 而服役时已经是2004年了 , 有十几年的跨度 , 利用最新的高速数字处理芯片和高速模拟数字转换芯片重新更换了接收机和数字处理器 , 得以大幅提高脉冲重复频率 , 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和精度几乎翻翻 。
文章图片
而歼10C用的是更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 有了这么沉痛绝不能重倒覆辙 , 各院所都卯足了劲倾力研发 , 在单片微波集成芯片研制有困难的情况下 , 我国第一代AESA把发射和处理芯片各自分开设计制造 , 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了能用的TR单元 , 然后利用通讯工业的发展迅猛 , 砷化镓电路制造能力的进步 , 逐渐解决了单机的生产 , TR的生产成本和体积都大幅度缩小 , 工夫不负有心人 , 现在有源相控阵雷达成了我国主力战机的标配 , 歼10C也有了可与重型机比肩的空战实力 。
推荐阅读
- 飞帅机腹进气使歼10与航母舰载机无缘
- 飞帅活塞发动机与喷气发动机的奇葩组合——B36战略轰炸机
- 飞帅小马拉大车——轰6N因空中受油释放的重载外挂潜力
- 飞帅 叙政府军1城换40城,顺手击毙一名大将,土耳其联军发起死亡冲锋
- [飞帅]五代机可能的雏形:无侦8高空高速无人机
- 飞帅▲无侦8高空高速无人机的巨大空战潜力
- 「飞帅」一舞剑气动四方——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
- 手相学生肖星座运势:魔改歼10C,有多厉害,最强四代机可击落F35
- 「飞帅」不知该何处安放——歼31的格斗导弹
- 飞帅▲差强人意——辽宁舰上的1130速射炮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