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那城 那人 那树( 二 )
31岁的他曾经历过一场“地震”式人生 。
他的老家在玉树州囊谦县毛庄乡 。受伤前,这个身高超过1.8米、阳光帅气的康巴汉子是当地的一名导游 。每年夏季,家乡美如画的草原和独具神韵的尕丁寺是他最爱的地方 。
2011年3月,从家乡去往州府结古镇的路上,一场车祸导致他脊髓损伤,再也站不起来了 。
“当时我就晕过去了,醒来时只是感觉腿麻,使不上劲,根本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克雷·朋措旺加说 。
两天后,旺加在四川华西医院接受了手术,此后便是长达半年的恢复治疗 。
“2010年的玉树大地震我幸存了下来,没想到一年后的一场车祸却改变了我的人生,这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人生的地震 。”
见过刚出车祸时父母的无数眼泪,不敢用太多时间去悲伤 。旺加说,他深知,如果自己因为残疾而跌入谷底,父母承受的痛会是他的几倍 。
旺加开始积极自救 。在华西医院康复师的指导下,旺加每天都坚持做康复训练 。渐渐地,下身没有任何知觉的他学会了自己穿衣,学会了如何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也学会了怎样处理大小便和应对并发症等 。
2018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旺加在玉树成立了“玉树州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 。“希望之家”现有成员65名,年龄在13岁至65岁之间,他们中有六成是因玉树地震导致的脊髓损伤 。
旺加不忍心看着那些伤友挣扎,每年7月初,在广阔美丽的巴塘草原上,旺加都会请来自四川、青海等地的老伤友、心理培训师等参加康复训练夏令营 。
“很多患者需要家人照顾,但我希望把专业护理知识分享给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些改变 。”旺加说 。
如今,温馨的环境让“希望之家”成为伤友们的第二个家,在那里不仅可以煮咖啡,烘焙西点,还可以制作手工艺品 。
“希望之家”墙体上部陈列着大家做的藏饰工艺品、玛尼石刻等,他们也和当地一些合作社合作代销产品,很多患者在重拾生活信心之余还有了收入 。
眼前的旺加扎着小辫,穿着时尚,嘴角上扬,笑容淡定,戴着一顶酷帅的帽子,眼底闪着自信的光芒 。要强的他很少谈及自己有什么痛、有什么难 。
其实,对一个脊髓损伤者而言,难无处不在 。他们的笑容背后,藏着太多不愿为外人所知的苦衷 。比如身体病痛的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管理、膀胱会萎缩等等 。有的伤友术后要带着导尿管,打篮球时也不能摘去 。
如今的旺加,闲暇时喜欢坐在“希望之家”门前的藤椅上,看着这片曾被摧毁而浴火重生的土地,看着这片土地上崛起的美丽新城 。
重生,这个词对很多经历过地震的玉树人有着刻骨铭心的意义 。
4月初,采访人员在玉树禅古村又一次见到坚强的母亲索南措毛 。
禅古村距离玉树市区3公里,美丽的村落因附近著名的禅古寺得名 。该村共有232户764人,是当时地震时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 。
2010年玉树地震,索南措毛的丈夫被邻居徒手挖了出来,可一对龙凤胎儿女却在地震中遇难 。
这位善良的藏族母亲久久不能从失去孩子的悲痛中释怀,她整天以泪洗面,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就在她准备跳河自尽的那一刻,被在禅古寺当僧人的大儿子拉了回来 。
那段日子,她整天在佛前祈祷:“把我的孩子还给我,这样对我不公平,孩子是我的生命啊!”
也许是上天眷顾这位善良的母亲,2012年5月12日,她的另一对龙凤胎孩子在玉树市八一医院降生,儿子叫伊西达哇,女儿叫尕玛文毛 。
再次见到两个孩子时, 他们已从咿呀学语的幼童变成大孩子,当母亲流着泪聊地震和这些年经历过的坎坷,懂事的尕玛文毛给妈妈递上了纸巾 。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我的孩子平平安安,他们俩让我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索南措毛说 。
绿满江源,是新生
玉树市有一个“三角花园”,笔直的马路在三棵松树前分岔 。
“这三棵树可有故事”,市民旦增尼玛说,原来这里是一户人家,好不容易种活了三棵松树,马路修到这里要征地拆迁,这家人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保留这来之不易的三棵树 。于是,就有了这个“三角花园” 。
推荐阅读
- 图解|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
- 一图读懂玉树地震十年生态文明建设
- 『玉树』图解|玉树十年:数说脱贫攻坚 小康路上不掉队
- 「生态文明」一图读懂玉树地震十年生态文明建设
- 「玉树」雪域新城传大爱——写在北京对口支援玉树10周年之际
- 雪域新城传大爱——写在北京对口支援玉树10周年之际
- 『教师家访』雪域新城传大爱——写在北京对口支援玉树10周年之际
- 玉树■震后十年 | 回望玉树,这些瞬间仍让人热泪盈眶!
- 【玉树】震后十年|回望玉树,这些瞬间仍让人热泪盈眶!
- 震后十年|回望玉树,这些瞬间仍让人热泪盈眶!